首页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化肥流通企业逐渐成熟
http://www.ampcn.com 2006-12-7 16:59:11 信息来源:慧聪网 浏览:

相对于1998年那次放开国内分销市场的改革而言,这一次对外商放开化肥分销市场,将是化肥流通行业更深层次、更全面、更系统的“大改革”。面对这种形势,化肥流通企业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退缩。那么,化肥流通企业如何应对这次机遇与挑战呢?

  首先要认清形势。要承认外资进入国内化肥分销领域是不可阻挡的事实,虽然化肥市场是较晚开放的领域,但它的开放是必然的。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中国化肥产业的国际化也是大势所趋,这完全符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其次要有自信。从2001年12月11日我国加入WTO,到2006年12月11日向外资放开化肥市场,这里有5年的保护期。正是这5年,我国的大多数化肥流通企业得到了市场的锻炼,观念上有了深刻的转变,经营理念有了较大的提升,也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摸索出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路子,大多数骨干企业的准备是充分的,已经具备了竞争与合作的实力。所以,国内化肥流通企业应该有信心与国际同行企业变竞争为竞合。

  三是保持良好的心态。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外资的进入。他们不但有丰富的资源、雄厚的资金,还有先进的技术和高质量的产品,这些资源、资金和技术的引进,对于我国化肥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品质量的提高都是有好处的。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调整化肥产业结构,提高化肥产品质量,促进化肥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还要用学习的心态,与外资同台竞技。要充分利用与外企近距离或者零距离接触的有利条件,借鉴他们的理念和学习他们的服务技能,熟悉新的市场规则。此外还要用合作的心态,实现与外企的合作双赢。外资进入中国化肥分销市场后,不可能大规模地另起炉灶,必定会借助现有的、经过多年努力缔造的优质服务网络,这是我们与外资合作的基本条件。

  目前,传统的化肥分销市场已经是四分天下,除了中资、中农和中化等大型流通企业之外,各地新诞生的“农业三站”也已经成为分销市场的又一支生力军。前者具备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雄厚的优势,而后者则有着技术支持、服务灵活、网络健全的优势。在未来化肥分销市场的竞争中,这四支力量一定会上演一场好戏。

  中国农资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李占海指出,中国化肥市场的开放,对化肥流通企业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他说,外资的进入必将加剧国内企业的竞争,使国内竞争国际化。竞争对手的强大,意味着竞争并不局限于价格竞争、地域竞争,更意味着品牌竞争、理念竞争和服务竞争。所以李占海提醒到,我们的企业要增强这方面的意识,变竞争的压力为竞争的动力,趋利避害,扬长避短。要通过整合、联合、综合、融合,增强自己的实力。整合,就是挖掘现有的优势资源,发挥经营网络、营销经验、仓储物流设施和本土地域的优势,把全行业整合成一个整体,提升全行业的地位、形象和核心竞争力。联合,就是结成战略联盟,缓解市场开放的冲击力。市场竞争并非你死我活,可以联合与合作,通过联合与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国内企业联合的同时,还可以与外资进行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发展。综合,就是拓宽经营范围,开展多样性的经营,增强服务品种,抵御经营风险。融合,就是融合到“三农”中去,牢记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为农业生产服务是自下而上的基石,是为农民的利益着想。李占海说,做到以上这“四合”,农资流通企业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化肥流通企业逐渐成熟 (2006-12-7)
  ·化肥企业:以静制动,破茧在即 (2006-12-7)
  ·12月11日化肥企业新起点 化肥市场全面开放 (2006-12-7)
  ·当前国内化肥市场深度剖析 (2006-12-7)
  ·国内磷酸二铵的市场状况出现好转 (2006-12-7)
  ·开放在即,肥企热捧醇肥联产 (2006-12-7)
  ·中小氮肥:原料路线改造是当务之急 (2006-12-7)
  ·2006年湖南省化肥淡储进展顺利储备量达22.8万吨 (2006-12-7)
  ·甘肃复混肥抽检合格率85% (2006-12-7)
  ·贵州调整尿素出厂中准价 (2006-12-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