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种子市场 > 正文

外资种业加快进入中国


农资网 2010年6月28日 10:30 【

编者按

 基辛格说:你控制了石油, 就控制了所有国家;控制了粮食, 就控制了所有的人。

 种业制造与推广的全球化也是产业发展的大趋势所在。在国际巨头企业的资金、技术与产品的压力下,尚处幼年的中国种业让出一部分市场份额,是必然的结果。问题是让出多少市场份额?让出份额换回什么?

 中国加入WTO仅仅9年,大豆产业尽失,如今民族棉花产业同样面临巨大的危机,在今年“先玉335”几乎占领了东北玉米种子市场后,有众多声音疾呼,外资正在长驱直入中国种业,中国粮食安全有大问题。

 同时,还有一个声音是,外资进入带来了新技术与新理念,将带动中国种业乃至农业的进步;同时,竞争会促进中国种业的整合和调整,带来整个行业的进步,进而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开放:

 有利于竞争

 对农民来讲,考虑的只是增产增收,所以只有农民获益,企业才有生存空间。从这点来说,中外企业的机会是相同的。引入外资,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对于提升中国种业水平利大于弊。

 专家认为,外资既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多多益善,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带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需要区别对待。从三大粮食作物来说,小麦种子基本没有外资进入,水稻的杂交品种中开始有少量外资,玉米种子近几年来美国先锋公司的“先玉 335”来势凶猛。进口种子主要集中在几种作物:进口甜菜种子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向日葵占50%以上,蔬菜在山东寿光外资占有率高一些,但从全国范围来看,进口蔬菜种子占市场份额的10%以上。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林敏:

 有人说外资种子公司进入中国,中国种业面临灭顶之灾。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我们要出口,是不是别人也面临灭顶之灾了?

 经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国产的抗虫棉,在印度、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已经逐步要进去了,那就意味着孟山都必须要降价了。不然的话,中国的抗虫棉就要占据它的市场了。不能一味保护,盲目抵制,那样国内的企业也长不大。

 隆平高科总经理 刘石:

 凡是开放得较早的行业,都发展起来了。没有外力刺激的话,很难集聚和整合。

 中国种子企业与外资企业比,最大的差距体现在没有建立从育种到生产、销售、服务一整套产业体系。中国种子产业要发展,必须实现集约化、现代化、产业化。研发—育种—生产和推广—销售—服务是一个完整的链条,任何一个链条的缺失,都会成为企业经营的“短板”。种子产业与种植业是两个息息相关但又不同的环节。国内种业产值与下游种植业产值相比只有大约5%。为保护这5%的产业利益而不惜牺牲农业发展速度和效率,得不偿失。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赵刚:

 中国大田作物种子受到了国际市场的冲击。一是因为国外输入中国的品种越来越多了。二是现在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种子培育已经完成试验,开始进入市场。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前 10年可能都是处于试验阶段。现在这些种子可能都已经成熟了,也适应了中国土地的要求,就进入市场了。所以说,竞争才刚刚开始。我们得承认,有竞争是好事,跨国公司进来可以提高中国种子产业的竞争意识,尽快与国际接轨。但挑战也是严峻的。

 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田冰川

 当前中国还需要与跨国企业合作,毕竟他们进行了数十年的科研储备。关键是,能否通过引进、合作实现自主技术的提升,研发出更多的优秀新品种。

 孟山都大中国区企业事务部高级总监 孙晴

 种子产业是一个高度本地化的产业。任何一种外来的作物品种,如果没有经过本地环境的培育和适应,是无法在当地生长或取得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无法控制已深深根植于中国土壤的任何技术或产品。农民只购买那些帮助他们获得更好收成的种子产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 郑风田:

 大豆产业是加入WTO谈判中放进来的;之后,没有预警保护机制,导致整个产业倒掉了。玉米产业要吸取教训,要有产业安全预警机制。但不能一点儿不让外资进来,这对农民来说不利,也会使整个产业处于低水平状态,不利于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对外资的布局要进行监控,并不是要么就不让进,要么进来后就不管的状态。

 国外玉米品种带来竞争局面,这是好事,国内的种子公司不能光说外资危险,而满足于服务质量与水平低下而不提高。

 在中国做玉米,摆脱不了先锋公司的影响。因为从全球来说,先锋公司是玉米种子老大,垄断了许多种质资源;孟山都主要专注于转基因育种;欧洲、以色列、荷兰等国有不少知名公司专做蔬菜和花卉品种。国外种子公司一般分工很专,通过高投入育出优异品种,然后在全世界推广。

 保护:

 保证粮食安全

 目前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正成为种子产业竞争的焦点,孟山都、先正达等跨国种子公司在这些领域占绝对优势。孟山都公司研究成功一项“终极基因”技术,以此来保护其品种权益。种子生产周期长,如果中国种业市场由“洋品种”占据主导地位,将会给粮食安全带来很大隐患。更为严重的是,很多种质资源被国外偷取和克隆后,又反过来成为跨国公司制约中国技术发展的专利手段。因此,开放的限度是不能威胁中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豆育种专家 盖钧镒:

 不仅中国的种业公司无法与跨国巨头相提并论,合力也未必是这些种业公司的对手。如果现在完全敞开中国种业市场,没有一家企业可以抗衡国外种子企业的进入,最终难逃被兼并或倒闭的命运。

 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 邓光联:

 截至目前,全国有70家持有效证照的外资企业,外资进入步伐加快。自2000年至今,外资企业在中国共审定玉米品种84个,占3.05%,尽管总体市场份额不大,但一些品种推广速度很快。在蔬菜种子市场中,“洋品牌”占据新、奇、特品种市场,控制50%左右市场份额,利润占到80%以上。

 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黄大昉:

 过去10年,对于棉花来说,中国是一个转基因产品与一家跨国公司打了一场遭遇战。现在,我们整个转基因育种领域面对的是六家跨国公司——他们在油菜、大豆等方面都有非常强的优势。一些公司既有很好的转基因品种,也做常规育种,他们的营销力量很强。如果我们自己的转基因产品进不了生产体系,他们早晚会进入,就像大豆产业,敲开一扇门,就可能完全无法阻挡。对于转基因种业,我们还面临很多挑战。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李国祥:

 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粮食的自给,一旦发生粮食比较紧张的时候,各个国家都会禁止粮食出口。随着全球生物柴油产业的快速发展,阿根廷、巴西、美国等国家正在加快推动以大豆、玉米为原料的生产生物能源的开发,全球粮食潜在需求量可能激增,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粮食被跨国资本控制,后果将不仅仅是多花钱买高价粮那么简单。

 中国种子协会副会长、北京德农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雷:

 实事求是地说,“先玉335”在中国种子市场有相当的冲击力。尽管其耐密性及抗倒性差,但其丰产性和脱水性好,米质也不错。2009年全国玉米播种面积4亿多亩,“先玉335”占了5%的份额,在吉林和黑龙江南部已超过“郑单958” 市场份额。“郑单958”占全国播种面积的20%,在种植密度大的地区“先玉335”短期内还超不过“郑单958”,但形势咄咄逼人。

 年报显示,2009年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玉米制种面积扩大到4.45万亩,产种1663万公斤,实现净利润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2%。随着 “先玉335”的大面积推广,先锋公司又推出了多个先玉系列品种,打出组合拳。同时,先正达、安地、孟山都等外资企业也纷纷加大了投资合作力度,在科研、基地、市场等多方面进行更深度的渗透。据此可以判断,外资企业对中国种业市场的冲击将会越来越大。

 棉花产业萎缩

 谁惹的祸?

 中国是世界产棉大国,年植棉面积7000多万亩,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1/4。同时,中国也是棉花消费大国,棉花产业涉及棉农2亿多人。虽然中国转基因棉种打赢了孟山都,但如果棉花产业困局不解决,大豆悲剧可能在棉花产业上演。

 在连年亏本和生产强度、生产成本高于其他农作物的压力下,农户只得选择改种。2009年,记者从河南省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河南省已经看不到连片的棉田了”。今年初,新疆某农资经销商告诉记者,他没有储备棉种,只是当有农户向他买种子时,才直接去厂家提货,因为农户不愿意种棉花,棉种卖不出去。

 乐施会和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新疆师范大学近期完成了一份名为《2009年多哈回合谈判重启——中国棉业依然步履维艰》的报告。报告撰写者、乐施会“研究与倡导”项目官员刘源博士判断,入世以来由于进口棉冲击,中国棉农已丧失一半左右市场机会,棉花有可能继大豆之后,成为下一个对外依存度高企的大宗农产品。

 入世后中国棉花进口急剧增长,从2003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大棉花进口国,而棉花出口量大幅萎缩。从2002年至2007年,国内棉花消费量以每年 18.1%的速度增长,但巨大的国内需求并未引起棉花价格上涨,反而出现由国际棉价波动带来的国内棉价波动。

 国内棉花新增需求近一半被进口棉占领。“2002年至2008年,中国棉花收购价格年均波动幅度超过12%;2002年至2007年,中国棉花产量年际间有4年波幅超过两位数,最低值和最高值间更是相差达40%。”这种波动最终由弱势的棉农“买单”。

 农业部:

 着手规范外资

 投资农业领域

 目前,农业部等部门正在制定有关政策和机制,加强对外资进入中国农业领域投资的管理。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明确表示,支持农业引进外资,但另一方面,农业引进外资必须坚持服务和服从于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国内农业产业安全和农民利益的基本要求。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举报】 【关闭】【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