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流通体制改革在即 化肥行业面临盘整
http://www.ampcn.com 2006-12-8 17:23:01 信息来源:经济导报 浏览:
近日,商务部官员在北京重申,中国将如期履行入世承诺,对外资放开化肥批发业务。而有消息称,酝酿两年之久的化肥流通体制改革也将在近期作出实质性动作。
用一位行业内人士的话说,化肥企业目前的境地可谓是“内忧外患”。面对双重考验,厂商做好准备了吗?
外资并不可怕
“对于向外资放开批发市场这件事,国内厂商很平淡,外资并不为惧。”12月5日,对于记者的疑虑,山东化肥工业协会理事长、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理事长杨春升态度坦然。
上周杨春升刚刚参加了全国氮肥工业协会的年度大会,国内有140多家厂商代表齐聚北京。期间他曾经同不少企业高管讨论此事,但普遍对此敏感度不高,有些人甚至都不知道此事。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有两点。一是目前国内市场供求关系很稳定,再有就是国外企业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力量来冲击中国市场。”
“入世五年来,中国化肥企业发展很快,化肥供应由相对短缺变成略有盈余,市场也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现在化肥进口税率是1%,出口税率30%,中国不是没有能力出口,而是国家为了让农民用上低价化肥而用税收把化肥留在了国内。就目前而言,全国氮肥供应略大于需求,磷肥供需大体相当,这种情况下,外资如果带着化肥进来,很难讨得好处。”
“此外,化肥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微利行业,作为重要的农业资源型产品,不允许有暴利的存在。同时,化肥行业又是一个高投入、高耗能的行业,建一个化肥厂动辄几十亿,一般资本不会轻易进入,外资也会考虑这点。毕竟资本都是逐利的,不会单纯为了支持中国农业而来做雷锋。”
谈到影响,杨春升表示流通企业会受到一些冲击。毕竟流通企业自身实力没有外资雄厚,经营管理水平也相对落后。
政策走向加剧整合
“现在看来,将影响行业发展的不是外来因素,而是来自内部。”杨春升表示。
据其介绍,目前我国的化肥行业仍然处于一种“半计划”状态。化肥企业生产所需各种原材料已经完全市场化,销售也在依循市场规律,但对价格,国家出于保护农业发展和农民利益的角度,采取了限价政策。
以尿素为例,现在国内每吨尿素定价1500元,在销售旺季,国家允许价格上浮15%,出厂价最高就被限制到了1725元。而对于流通,国家规定流通环节最高加价7%。相应的,国家给予化肥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现在仍在执行的包括免征增值税、享受优惠电价、天然气价格以及铁路运费等。
而在杨春升看来,这些政策执行起来存在不少弊端。“企业在价格上的违规行为屡禁不止。1700元买不到的时候,我为什么不卖1800元?查到了算我倒霉,查不到我就赚了。流通企业也是如此,我加价7%再卖给你,你再加价7%,中间这七个点我们平分,怎么查谁是一级批发、二级批发?”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这种局部的以非市场手段来调整市场的行为,执行起来效能很差,所以国家一直在酝酿流通体制的改革,放开化肥市场。估计在今年末明年初,就会有新的政策出台。目前得到的消息是除了免征增值税保留外,其它优惠政策都会调整。天然气价格将会和市场接轨,铁路运费不再享受优惠,但免征铁路建设基金,而电价的调整可能会分步进行。同时,国家会直接向农户发放化肥补贴,应对企业成本变化可能带来的价格上涨。”
据测算,如果新的政策全面落实,仅对尿素生产企业而言,每吨产品的成本就将上升270元。如果不具有核心竞争力,势必会有不少企业退出市场。
“不论规模大小,化肥企业肯定要受到影响,而可能退出的也不仅仅只是中小企业。其实,在化肥行业步入买方市场后,行业的整合就一直在进行,而此次政策的调整,将加剧这个过程。”
要政策不如“练内功”
一方面是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而化肥企业需要面对的,还有目前化肥产能过剩的现实。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尿素产能1700万吨,到2010年将达到6000万吨,过剩10%左右。以山东为例,仅2006年新增尿素产能就达到203万吨,与年初相比增幅达31%。而明年山东将形成产能还有185万吨,这当中还未包括正处规划、设计阶段的装置。因此,山东尿素总产能很快就会突破1000万吨大关。
对此,一家小型化肥厂的副总曾向记者表示,如果国家政策真的作出重大调整,他们将很难应对来自内外的压力,而会考虑全部或部分转产。他希望政府能考虑将调整延后或者分步进行。
而这种呼声在大企业中也同样存在。鲁西化工办公室刘主任向记者透露,这几天省内正在召开化肥企业的座谈会,专门讨论即将到来的政策调整。公司在做好各方面应对准备的同时,还是希望国家能在铁路运费方面继续给予一定的优惠,同时,如果电价调整,希望能允许企业能上一些自己的发电项目,弥补成本的上涨。
对此,杨春升表示,企业希望能继续争取一些优惠政策,谁都能理解。不过还是应该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自身竞争力上,毕竟国家不会对行业永远扶持。不管政策怎么变,什么时候变,化肥企业都应提前做好准备。如何延伸产业链,真正做到以肥为主,多种经营,提高自身的市场优势、管理优势、技术优势,这才是正途。
【发表评论】
【
打印本文
】 【
关闭本页
】 【
大
中
小
】
相关信息
·
我国磷肥工业现状分析及建议
(2006-12-8)
·
限价取消,肥企利润能否激增?
(2006-12-8)
·
化肥出口受限,痛失海外市场?
(2006-12-8)
·
河南焦作化肥价格稳定
(2006-12-8)
·
流通体制改革在即 化肥行业面临盘整
(2006-12-8)
·
专家建议现阶段应重点研究控释肥施用技术
(2006-12-8)
·
近期钾肥价格走势及后市评析
(2006-12-8)
·
东北玉米价格上涨 引发农民踊跃购肥
(2006-12-8)
·
12月上旬国内化肥价格走势分析
(2006-12-8)
·
河南11月化肥价格涨幅较大
(2006-12-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