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行业评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三聚氰胺拟在建项目缘何搁浅?
http://www.ampcn.com 2006-9-4 13:59:48 信息来源:中国化工报 浏览:

关键词:三聚氰胺 项目 搁浅

提起三聚氰胺,几乎成了尿素企业下游化工产品的代名词。这是因为前几年三聚氰胺势强利好,导致全国各厂家纷纷连续上马扩能。

    但近日记者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

    “我们正在建设的三聚氰胺项目很可能中途流产,因为现在国内上这个项目的企业太多了,投产就得亏,而且产品价格也降了很多。”一位三聚氰胺企业的负责人在记者调研时无可奈何地表示。他透露说,现在国内已有部分企业的在建项目不得已开始缓建,另有部分项目已经准备下马了。

    三聚氰胺的好日子这么快就要消失了?

    记者了解到一组相关数字:截至目前,全球共有三聚氰胺生产、在建企业130余家、160多套生产装置,累计总生产能力约208.65万吨,其中我国共有生产、在建厂家96家、117套生产装置,累计总产能约85.65万吨,生产厂家占到全球总数量的73.85%,产能却只占全球总产能的41.05%。开工率则更低。2005年,欧洲三聚氰胺产能为70.5万吨,产量达67.4万吨,开工率是95.60%;我国三聚氰胺产能为85.65万吨,而实际产量仅33.8万吨,企业开工率仅为39.46%。

    这些数字说明,目前全球的在建和拟建的三聚氰胺项目全部在中国,且新建产能都比较大,占目前世界总产能的18.62%。而近两年国际上没有太大起伏变化,市场新增或潜在的竞争力量主要来自于中国。如此,国内三聚氰胺项目几近饱和,以至于稍遇市场波动,即有企业“落马”停产。

    也就是说,都是国内的企业自己在打乱仗。

    还有更令人不乐观的呢!预计2006年末,我国三聚氰胺总产能将增加到85.65万吨,总产量也将达到50万吨,而国内消费量却只有35万吨左右,供需已严重失衡。

    我国三聚氰胺联席会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认为,由于国内三聚氰胺企业的无序竞争局面愈演愈烈,也使企业之间两极分化趋势日渐突出。一是规模在6万吨/年以上的河南中原大化集团、山东海化公司等有实力的大企业采取引进先进技术或依据国内较成熟的技术向大型化发展,逐渐与国际并轨,2006年后我国3万吨/年以上生产厂家将达到13家,万吨以上的生产厂家将达到16家。届时这29家的总产量就将达69.5万吨/年,将占到全国总产量的80%。仅此已远远超出我国30多万吨的需求量。这也使国内60多家1000~6000吨/年的中小型三聚氰胺企业因根本无法与国内外大企业竞争而面临停产的威胁。而以购买其他企业尿素维持三聚氰胺生产的企业,危险性就更大了。

    三聚氰胺在建项目中途搁浅的原因还有成本和出口价格因素的影响。由于石油、天然气、水电等价格将在高位运行,三聚氰胺企业的生产成本处在较高的水平。从三聚氰胺的出口价格来看,2001年初是最高点为10817元/吨,从2002年底到2004年底,其价格基本稳定在8000~9000元/吨上下。2006年出口价格波幅比2005年更小,基本稳定在8400~8800元/吨。这说明三聚氰胺国内外市场已基本成熟,市场比较透明,价格在成本线左右徘徊,市场风险度日益加大。而据记者了解,由于国内供大于求,各厂家之间的出口报价被中间商相互竞压,从而使国际市场上三聚氰胺的价格多次回落。

    按专家的分析,国内三聚氰胺企业要想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具备两条:一是走大型化尿素联产三胺之路。

因生产三聚氰胺的最主要原料就是尿素,尿素企业生产其下游产品三聚氰胺,工艺可直接引入未造粒的尿素溶液进行生产;产生的废气、废液又可回收到尿素装置生产尿素。这样,不仅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消耗,还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二是采用先进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树立名牌意识,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占领国际市场,走出国门是我国三胺生产行业的必走之路。如中原大化集团公司先后在64个国家申请注册了“中原大化”商标,同时签订了《马德里协议》,为走出国门成为同行业的世界名牌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另外,大型化的企业为进一步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选择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下游产品进行三聚氰胺的深加工,也应该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据记者调查,目前已有不少厂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发建设了蜜胺塑料、三胺泡沫塑料和轻纺助剂等项目,这样既减少市场同行间的竞争,也加快了企业发展的步伐。

     还准备上三聚氰胺项目的企业,千万三思而后行啊!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破解近来甲醇价格涨势之猛? (2006-9-5)
·三聚氰胺拟在建项目缘何搁浅? (2006-9-4)
·山西省煤炭经济运行的三大现状 (2006-7-28)
·国家政策是真正的惠农吗? (2006-7-17)
·控释肥市场李逵遭李鬼真假难辨 (2006-7-10)
·中国农药市场需求量有望以年均8%左右速度增长 (2006-7-10)
·透视高油价背后的政治因素 (2006-5-23)
·原油涨价之路究竟还有多长 (2005-7-1)
·石化业涨价之忧:不涨价是等死,涨价是找死? (2005-4-27)
·农资企业评说油价上涨 能源连环涨价可能引发尿素出口 (2005-4-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