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行业评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化肥、石油企业面对新的冲击波
http://www.ampcn.com 2004-11-17 13:53:51 信息来源:中国化工报 浏览:

目前,由于中国政府长期的政策支持,国内化肥、石油企业大多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垄断经营,在一定范围的批发、零售环节上,享受到政府给予的排它性特许经营待遇。2004年12月11日起,中国要按照加入WTO承诺开放化肥、成品油的零售市场,2006年12月11日起要开放化肥、成品油的批发市场,将对国内化肥、石油企业带来较大影响。
  化肥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物资,在我国曾经长期由国家直接管理,垄断经营,供销社曾是全国唯一的经营单位。1998年底,国家对化肥流通的管理体制由直接管理改为间接管理,化肥流通领域引入竞争机制,由供销社独家经营拓展为供销社农资系统、农业“三站”、化肥生产厂家三条渠道。
  目前国内化肥市场大体上是供销社系统和生产企业各占半壁江山。从现状来看,一方面供销社系统的化肥经营没有形成联系紧密的工商联合,以行政区域来进行经营网点布局的方式造成流通效率低下,不少单位经营困难。另一方面,生产企业的流通则存在规模小、费用大的问题,各个企业单打独斗,经营实力薄弱。共同的问题是为农服务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甚至个别地方假冒伪劣化肥充斥市场,出现坑农、伤农的情况。国内巨大的化肥市场早已吸引了外国化肥企业的注意力,以各种形式打进国内市场。如美国化肥巨头——嘉吉公司,几年前就以合资的形式进入磷资源丰富的云南省,生产的嘉吉牌磷复肥在国内市场异军突起,显示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而从现在起要开放化肥的零售市场,两年后开放化肥批发市场,意味着外国企业将可以在生产、批发、零售领域全面
  地与国内企业同台竞争,很难说强势的外国化肥企业不会大举进入,以至势单力薄的国内企业被各个击破,出现化肥市场被国外产品一统天下的局面。
  针对国内化肥生产经营企业的现状,有专家提出,为应对化肥市场开放的竞争,必须组建、重点培育几个大型的生产经营型的化肥企业集团。可以对化肥生产企业、供销社农资系统、农化服务系统实行资产重组,尽快处理供销社农资系统历史上形成的政策性亏损,解决企业间的三角债,使其能轻装上阵;鼓励化肥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促使优质资产向大型、优势企业流动,以提高国内化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成品油的生产经营要经历采油、炼油、批发、零售四大环节,自1999年国家对整个石化行业进行战略重组以来,上述四大环节一直被牢牢掌握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手中,只在零售环节,部分民间资本和外资占据了少量的市场。据统计,在我国现有的7.8万个加油站中,石油、石化集团旗下有3.63万个,几乎是总数的一半,而另一半加油站的进油批发权也大多掌控在中石化、中石油手里。外资加油站的比例不足4%,大约300多家,许多是在前几年利用种种迂回战术获得的。
  在国际石油巨头们看来,中国成品油市场一直是他们眼中的肥肉。随着开放成品油零售市场期限的临近,他们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仅在今年就有几项大的动作。2月24日,英国BP与中石油在京签约,在广东省合资兴建500座加油站;8月份壳牌与中石化“携手”,合资组建中石化壳牌(江苏)石油销售有限公司,开始在江苏建一个500座加油站的成品油零售服务网络;10月上旬,法国道达尔公司与中化集团签署了组建燃油公司的合资协议,双方准备7年内在我国环渤海地区的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四省市开发约200座加油站的零售网络;11月4日,英国BP与中石化合资成立的碧辟(浙江)石油有限公司在京揭牌,该公司以中石化现有加油站网络整体转入为主,在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绍兴市三地建立和运营一个拥有500座加油站的服务网络。
  显然,采用合资方式进入国内市场只是国际石油巨头们的初始做法,随着成品油市场的开放、业务的发展,它们将会更多地采用独资的方式进入中国,竞争尤其会随着2006年底油品批发业务的开放而加剧,由此带来的竞争压力会实实在在地摆在国内石油企业的面前。对于即将到来的较量,中国政府有关主管官员表示了对中国企业的担忧,去年8月商务部副部长张志刚曾指出:国内成品油经营企业无论是批发业务量还是零售量,都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以1.2亿吨的成品油年销售总量计算,2500家批发企业,单个批发企业年销售量只有4万吨,单站加油量只有1500多吨,即便是与邻国日本、韩国相比,差距都很大。如果在过渡期内不能实现根本转变,将很难适应市场开放的要求,尤其是很难适应加入WTO面临的激烈竞争形势。
  针对国内企业存在的“大集团、小企业”的弱点,中石化近期痛下决心,开始了一场“瘦体强身”运动,中石化总裁王基铭透露,中石化将在几年内关闭1527座效益低下的加油站。
  有专家认为,石油市场放开之后冲击固然存在,但却是利大于弊。具体说来有三点:一是可以促进中国石油行业通过向国外学习以提高效率,没有竞争便不会有提高;二是对中国石油安全也将形成有益补充;三是将打破中石化和中石油垄断市场的局面,使市场竞争更加充分,对市场化油价的形成大有助益。
  中国经济在加入WTO三年以来,总体上过渡平稳,但严峻的挑战还在后面。随着履行承诺进程的深入和过渡期的结束,加入WTO所带来的影响会逐渐加深,后过渡期的应对工作更复杂、要求更高。专家指出,应对工作的基础是尽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企业竞争力。当前重要的一点,是要加紧研究重点敏感行业的应对之策,运用符合WTO规则的手段,主动防范贸易保护主义,切实维护国内产业安全,有备才能防患。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破解近来甲醇价格涨势之猛? (2006-9-5)
·三聚氰胺拟在建项目缘何搁浅? (2006-9-4)
·山西省煤炭经济运行的三大现状 (2006-7-28)
·国家政策是真正的惠农吗? (2006-7-17)
·控释肥市场李逵遭李鬼真假难辨 (2006-7-10)
·中国农药市场需求量有望以年均8%左右速度增长 (2006-7-10)
·透视高油价背后的政治因素 (2006-5-23)
·原油涨价之路究竟还有多长 (2005-7-1)
·石化业涨价之忧:不涨价是等死,涨价是找死? (2005-4-27)
·农资企业评说油价上涨 能源连环涨价可能引发尿素出口 (2005-4-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