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农资网
【供应】 鲁棉研15  发布类似供求信息
发布时间:2006年1月5日 联系电话: 0531-83178130
有 效 期:长期 联系地址: 济南市工业北路196-1号
发布公司:山东鲁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邮政编码: 250100
联 系 人:李长征 公司主页: http://www.ampcn.com/show/index.asp?id=6763
详细说明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5002
品种名称:鲁棉研15号(原名:鲁H9513、GKz10)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鲁613系/泗棉3号转Bt基因抗虫棉选系鲁55系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种,黄河流域棉区作春棉种植全生育期129天,株高90.5厘米,茎秆粗壮坚韧、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3节,单株果枝数13.0台,单株结铃16.8个,铃卵圆形,铃壳薄,吐絮肥畅集中,单铃重5.7克, 籽指10.3克,衣分40.7%,霜前花率88.5%。前期生长势强,后期长势一般;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8毫米,断裂比强度30.7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6,伸长率6.2%,反射率74.7%,黄度8.2,整齐度指数83.5%,环缕纱强122,气纱品质1911。
产量表现: 1999-2000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品种区域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44.2公斤、99.4公斤和88.0公斤,分别为对照品种中棉所29的108.8%、109.2%和109.0%;2001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77.0公斤、115.0公斤和110.9公斤,分别为对照品种中棉所38的112.7%、122.5%和125.0%。
栽培技术要点:(1)营养钵育苗3月底至4月初播种,5月上旬移栽;地膜棉4月15日前后播种;播前注意晒种、造墒,力争一播全苗。(2)适当稀植,山东棉区亩密度2200~2600株,黄淮南部棉区亩密度1800株左右。(3)重施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重施花铃肥,巧施盖顶肥。(4)盛蕾后注意化控,掌握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5)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化学防治,三、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防治1~2次,及时防治棉蚜、棉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属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春棉品种,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经审核,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和北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等黄河流域棉区轻病区作春棉品种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5003
品种名称:鲁棉研20号(原名:鲁7H1、GKz12)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系94-361/抗虫优系AR1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种,黄河流域棉区作春棉种植全生育期133天。植株塔形、稍松散,株髙94.6厘米,茎秆粗壮、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第一果枝节位7.3节,单株果枝数13.0台,单株结铃16.1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7克,铃壳薄,苞叶大,吐絮畅,籽指10.6克,衣分42.1%,霜前花率93.1%。前中期长势健壮,后期长势一般;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9毫米,断裂比强度29.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7,伸长率7.1%,反射率75.1%,黄度8.1,整齐度指数85.1%。
产量表现:2001-2002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54.9公斤、107.8公斤和101.2公斤,分别为对照品种中棉所38的101.8%、112.1%和112.1%;2002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45.0公斤、102.4公斤和94.5公斤,分别为对照品种中棉所41的107.6%、110.0%和109.4%。2002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37.4公斤、96.6公斤和88.8公斤,分别为中棉所41的104.8%、105.9%和103.3%。
栽培技术要点:(1)地膜覆盖4月15日前后播种,育苗移栽3月底4月初播种育苗,4月底或5月初移栽。(2)亩种植密度2000株左右。(3)中等以上肥力棉田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见花后亩施尿素20~25公斤,分两次施用,遇旱及时浇水。(4)盛蕾及花铃期适时适量化调。(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大暴发年份酌情防治1~2次,三、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酌情防治,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灰飞虱、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属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春棉品种,耐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经审核,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北南部,山东,河南东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等黄河流域棉区轻病区作春棉品种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5004
品种名称:鲁棉研24号(原名:鲁H963、GKz25)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转Bt基因抗虫棉A38系/多亲本复合杂交转Bt基因抗虫棉选系鲁8166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种,黄河流域棉区作春棉种植生育期136天。植株筒形、较紧凑,株高97.5厘米,茎秆稍软、茸毛少,叶片中等大小、色深,皱褶明显,第一果枝节位7.3节,单株果枝数12.8台,单株结铃15.6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7克,铃壳薄,吐絮肥畅集中, 籽指10.4克,衣分41.5%,霜前花率93.6%。出苗好,苗齐壮,前期发育快,长势旺而稳健;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1毫米,断裂比强度28.8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3,伸长率8.1%,反射率74.9%,黄度7.8,整齐度指数84.1%。
产量表现: 2002-2003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品种区域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34.7公斤、97.5公斤和91.1公斤,分别为对照品种豫棉21号的120.0%、118.5%和123.4%;2004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22.5公斤、91.5公斤和87.5公斤,分别为对照品种中棉所41的118.2%、118.4%和120.2%。
栽培技术要点: (1)营养钵育苗3月底至4月初播种,5月上旬移栽;地膜棉4月15日前后播种,注意造墒,力争一播全苗。(2)适当稀植,山东棉区亩密度2200~2600株,黄淮南部棉区亩密度1800株左右。(3)重施有机肥作底肥,增施磷、钾肥,见花重施花铃肥,巧施盖顶肥。(4)适时进行化调,掌握少量多次、前轻后重的原则。(5)二代棉铃虫一般不用化学防治,重发生年份,可在产卵高峰期化防杀卵,三、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防治1~2次,及时防治棉蚜、棉红蜘蛛、棉蓟马、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属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春棉品种,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经审核,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河北东部和南部,山东,河南东部、北部和中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山西南部,陕西关中等黄河流域棉区作春棉品种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5005
品种名称:鲁棉研25号(原名:鲁8H7F1、GKz29)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抗虫品系823/GK12初始选系AR3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种,黄河流域棉区作春棉种植全生育期136天。植株塔形、较松散,株髙93.7厘米,茎秆茸毛多,叶片中等大小、深绿色,皱褶明显,第一果枝节位6.5节,单株果枝数13.2台,单株结铃15.8个;铃卵圆形,铃尖较钝,单铃重5.6克,吐絮畅,籽指10.4克,衣分40.6%,霜前花率90.5%。髙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髙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6毫米,断裂比强度28.9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4,伸长率7.7%,反射率74.8%,黄度8.0,整齐度指数83.6%。
产量表现:2002-2003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春棉品种区域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38.9公斤、97.32公斤和87.7公斤,分别为对照品种豫棉21号的122.1%、118.2%和118.8%;2004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31.3公斤、95.5公斤和88.3公斤,分别为对照品种中棉所41的117.2%、117.5%和116.2%。
栽培技术要点:(1)地膜覆盖4月15日前后播种,育苗移栽3月底4月初播种育苗,4月底5月初移栽。(2)亩密度2000株左右。(3)中等以上肥力棉田亩施有机肥3000公斤以上、饼肥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见花后亩施尿素20~25公斤,分两次施用,遇旱及时浇水。(4)盛蕾后及花铃期适时适量化调。(5)二代棉铃虫一般年份不需防治,大暴发年份酌情防治1~2次,三、四代棉铃虫视发生轻重酌情防治,及时防治棉蚜、红蜘蛛、灰飞虱、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
审定意见:该品种属转基因抗虫杂交一代春棉品种,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经审核,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山东,河南东部,江苏、安徽淮河以北,河北南部等黄河流域棉区作春棉品种种植,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



审定编号:国审棉2005011
品种名称:鲁棉研21号(原名:鲁1138、GK34)
选育单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石远321选系/泗棉3号转基因抗虫棉选系R55系
特征特性: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黄河流域棉区作春棉种植生育期133天。植株塔形、较松散,株高93.7厘米,茎秆茸毛少,叶片中等偏大、深绿色,叶裂较深,第一果枝节位7.5节,单株果枝数12.4台,单株结铃16.0个,铃卵圆形,单铃重5.8克,铃壳薄,吐絮肥畅集中, 籽指11.1克,衣分41.6%,霜前花率93.9%。出苗好,前期发育快,长势旺而稳健,抗枯萎病,耐黄萎病,抗棉铃虫;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4毫米,断裂比强度29.4厘牛/特克斯,马克隆值4.4,伸长率7.2%,反射率76.1%,黄度7.9,整齐度指数85.4%。
产量表现: 2001-2002年参加黄河流域棉区抗虫棉品种区域试验,2001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235.8公斤、98.0公斤和93.0公斤,分别为对照品种中棉所38的94.2%、101.9%和103.0%;2002年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246.7公斤、102.8公斤和95.5公斤,分别为对照品种中棉所41的108.3%、110.4%和110.5%;2003年生产试验,籽棉、皮棉和霜前皮棉平均亩产分别为198.0公斤、85.0公斤和79.4公斤,分别为中棉所41的109.8%、113.0%和114.6%。
栽培技术要点:(1)4月15日前后播种,播前注意晒种,造墒,力争一播全苗;营养钵育苗<
对该信息感兴趣请在此留言
注意:严禁通过在线留言系统发布产品广告、公司简介信息,一经发现立即删除账号
您的姓名:
联系电话: (含区号,推荐填写手机)
公司名称:

(8个汉字以内)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强烈建意你注册后再回复消息,有助于提高成交机会!注册请这边走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