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药行业来说,2008年是一个艰难而特殊的阶段,这个阶段草甘膦是最典型的代表。2008年前期中国农药行业延续了2004 年以来持续高速增长的态势,各项指标不断创出新高。但到后期,农药市场出现了草甘膦价格高台跳水的现象,这种局面也使得一些跟风上马的企业遭受了重创。虽然这一场农药产品价格从热到冷的起伏还没有结束,但我们相信产品的价格永远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的。上涨是可能的,下跌也是必须的。冷静地回顾一下,从这一次的起伏跌宕中,生产厂家应该总结几点经验和教训。
一是生产厂家应理性投产,莫一拥而上。盲目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是农药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当供远远大于求的时候,最终吃亏的还是生产厂家。二是生产厂家应慎搞低于成本价的抛售,以免自乱方寸。这样的恶果在2008年底已经体现,其结果是乱了自己,乱了市场。三是生产厂家应在品牌建设上多下功夫。品牌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质量和信誉的保证。加强品牌建设,关键在于企业应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快产品优化升级,培育自主优势名牌产品。四是农药生产厂家之间应保持必要的沟通与合作。当前,企业间的竞争观念,已从过去的'独赢'转变为共赢,这就需要各厂家保持必要的沟通与合作。这两年由行业牵头或生产企业自发召集的一些原药品种的发展讨论,对稳定农药市场行情效果显著。而有些企业不遵守游戏规则,既不深入调研市场,也不与其他同行沟通交流,盲目报价、压价竞争,最终造成企业利润空间缩小、效益低下、市场混乱。如此不讲交流与合作,必将会被市场最先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