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化肥市场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氮肥企业治污应先源头后末端
http://www.ampcn.com 2006-12-19 11:19:03 信息来源:中国化工报 浏览:

    日前,在氮肥行业享有盛誉的徐州水处理研究所,针对如何抓好氮肥企业实现全厂污水零排放的工作,提出了“先抓源头后治末端”这样一个新举措。为此,记者采访了江苏省徐州水处理研究所所长黄华耀高工。
    记者:前几年你们针对氮肥全厂污水零排放提出了“有所治,有所不治,最终达到大治”的治污理念,今年为何又提出了“先抓源头后治末端”这样一个新举措?
    黄华耀:提出“有所治,有所不治,最终达到大治”,是氮肥企业全厂污水零排放的治污理念,而“先抓源头后治末端”则是实现这一理念的具体措施。从提出理念至提出具体措施,这中间经历了几年时间,我们通过对十多家化肥厂全厂污水排放情况的深入了解和监测,现已开发出针对氮肥行业污水零排放的全套技术。
    记者:为什么要强调“先抓源头后治末端”?
    黄华耀:氮肥企业是用水大户,用水点多,水质变化大,如不先采取源头治理,而是按目前实际排水量治末端,必然会造成排水总量大,浓度高。而水量、水质同投资和处理费用是成正比的,要想减少费用,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排水量。只有抓好源头,才能减少排污及节省末端投资及处理费用。
    记者:你们开发的全厂污水零排放全套技术有何特点和优势?
    黄华耀:氮肥企业要实现全厂污水零排放的全套技术包括“源头”及“末端”。几年前,我们推出“造气污水零排放技术”,早已被行业认可,近年又推出全厂污水零排放技术,它包括了一般氮肥企业各种污水的处理技术。
    如源头部分包括尿素解析水处理回用技术;循环冷却水浓缩减排技术;脱硫、含油污水净化技术及脱盐废水达标外排技术等。通过处理、合并等手段,达到污水减量的目的,实现源头污水的治理。
    末端治理技术包括清污分治技术、除氨短程硝化技术及综合治理含氨污水技术等。该技术可依据各厂实际情况,自由组合,不管待处理污水中COD、NH3-N含量高低,均可使外排水达标,一般比常规工艺省投资20%~30%,省处理费用20%~40%,工艺、设备、布局均有突破。切合实际的清污分流技术,节能降耗显著的短程硝化技术及灵活稳定的综合处理技术,在化肥行业的应用均属先例。
    记者:一般都认为治污无效益,你们是怎样实现治污增效的?
    黄华耀:我们的方案之所以能治污增效,一是减少了大量一次水用量,年可省几十万至几百万元;二是减少了污水外排量,节省末端治理费用及节省排污费;三是有些废水代替了脱盐水,节省了费用;四是循环水处理费用减少30%;五是节省再生脱盐水酸、碱20%~25%。以上几项治污增效措施,可使一般企业获得百万元以上的收益,大企业的收益还多。这仅是直接收益,还有间接收益,如因水质好,生产设备寿命长,停产少,节能等。
    记者:请你举几个治污增效的例子。
    黄华耀:河北怀安化肥厂是一家中小型化肥企业,以前全厂污水控制不好,排污水150m3/h,排污费交的多,外排水不合格,几乎面临停产。采用我们的治理方案后,该厂仅三个月即完成了包括脱硫、造气污水净化闭路、尿素解析液处理回用、脱盐水废水直接达标、循环水提浓减排、含油污水净化回收等源头治理项目,污水减排60%~70%,污染因子总量减排70%~80%,年省水近百万吨,直接收益过百万元。由于源头治理使末端污水大量减少,浓度减低,使终端治理投资节省700余万元,节省运行处理费用几十万元/年。
    氨醇100万吨/年规模的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氨醇60万吨/年的山东瑞星化工集团实施了源头治理和末端治理项目后,污水排放量减少50%~60%,水重复利用率>96%,基本实现“零排放”。年节水数百万吨,创造价值几百万元,排污水水质达标,实现了治污又增效的双赢效应。

作者:张建民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氮肥企业治污应先源头后末端 (2006-12-19)
  ·供求关系将影响明年化肥市场走势 (2006-12-19)
  ·应对化肥分销市场开放 (2006-12-19)
  ·不能忽视的化肥行业经营环境 (2006-12-19)
  ·关税下调对钾肥市场价格影响不大 (2006-12-19)
  ·扩大开放促进我国化肥流通行业的健康发展 (2006-12-19)
  ·12月份山东地区化肥市场走势分析 (2006-12-18)
  ·2007年钾肥合同谈判情况 (2006-12-18)
  ·微生物肥料及其发展趋势 (2006-12-18)
  ·近期国内复合肥价格回顾及预测(12.18) (2006-12-1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