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政策对我国化肥工业的发展一直起着决定性作用,最主要表现在各种优惠和补贴上。而WTO后过渡期之后,一些不符合WTO规则的化肥生产补贴将逐渐取消,市场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政策的直接调控作用将越来越小,这将对我国化肥产业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从带来的后果看,整个产业规模受影响不会太大,并且有利于先进企业的发展,企业国际化、大型化的趋势将加强。而受影响最大的是企业,因为不同企业受影响程度不同,企业之间相对竞争能力也会发生变化。直接结果是带来两极分化,技术水平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将越来越强大,而技术水平落后、靠补贴过日子的企业将逐步被淘汰。 随着化肥市场的全面开放,化肥市场对化肥发展的影响作用将越来越大,也将带来化肥需求的波动性。从理论上讲,随着我国化肥市场与国际化肥市场的接轨,国际市场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大。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化肥特别是氮磷肥消费市场巨大,国际贸易占的比重还比较低,而世界上能参与我国化肥贸易的数量有限,因此,国内化肥生产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还将是化肥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这也是目前一些人认为“完全放开市场之后外商不可能大批进入,进而对我国化肥产业影响不大”的重要原因。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外商进入中国市场的模式有可能不以产品为主,而是资金、技术、管理等为主。其好处是会提高我国化肥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有些企业通过合资、外商持股等模式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不利的方面是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形势和更强大的竞争对手,企业的两极分化将强化,有些企业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面对产业发展环境的变化,化肥企业应该着力于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重点应该(1)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构建大型企业集团;(2)紧密联合上游能源与资源企业与下游流通企业,在占有资源的同时,重视下游市场的挖掘,向下延伸到终端零售环节,实现资源与分销网络的匹配,达到和谐统一,从而灵活应对市场的变化。(3)增加科技研发和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快化肥领域新产品的开发,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4)化肥企业适度向关键性的、高附加值的生产领域渗透,延长产业链,进而获得稳定的利润,降低单一产品带来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