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氮肥产业加速向先进制造业迈进


农资网 2018年5月3日 18:47 来源:中国农资传媒

经过3年的调整和震荡,2017年全球经济摆脱低迷状态,进入上行周期。在此带动下,我国石化行业触底反弹,走出了发展低谷,景气指数明显恢复,整体效益较2016年有显著改善。我国氮肥行业也借此契机,牢牢抓住宏观经济和世界化工行业复苏的机遇,加快供给侧机构性改革的步伐,加强企业管理,努力提高行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扭亏为盈。

诚然,扭亏为盈成绩的取得是不易的,也是值得庆贺的。但是,在维持企业生存的同时,氮肥企业乃至行业的发展仍面临着十分严峻的考验。行业已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但春天尚未到来。如何在当前的困难时期实现企业自身和行业整体的突破式发展,是全行业需要研究的课题。

国际优势产能的释放,使我国本就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高成本尿素在出口端再度雪上加霜,甚至面临进口尿素的冲击。

多重因素“倒逼”行业升级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中国经济发展阶段作出的全新判断,也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高质量发展时代的到来,从主要解决“有没有”到着力解决“好不好”。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

但是,当前我国氮肥品种仍以单质肥为主,养分单一,品种单一,氮肥当季利用率平均只有3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50%-60%的水平。氮肥现有产品结构单一,缺少与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机械化施肥、水肥一体化施肥等先进肥料施用技术相匹配的新型氮肥产品,难以实现减量增效目标,难以满足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同时,近年来国家不断提高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督查和问责力度。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成为悬在化肥企业头上的两把利剑,关乎行业发展和企业生存。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发布了《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实施人口密集区域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场所安全搬迁工程,到2020年现有位于城镇内人口密集区域的危化品生产企业全部启动搬迁改造,加快“退城入园”进程。

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再次升级,前后派出4个批次的督察组开展督察工作,目前已经实现对全国31个省份的全覆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尤其严格。氮肥企业作为高耗能、高排放的化工企业,无疑成为环境督查的重点对象,特别是环保设施相对薄弱的老旧氮肥企业。

氮肥行业苦熬3年,终于实现扭亏为盈,实在来之不易,但在2017年的5-9月以及12月,行业整体利润额仍为负数,处于亏损状态,氮肥市场仍然不够稳定。并且市场稍有好转迹象,部分落后产能就有重启的可能。对此,中国氮肥工业协会理事长顾宗勤表示,在当前竞争愈发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打造一个平稳有序的市场秩序是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前提。所以,加速落后装置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仍然是当前行业的一项主要任务。行业清除“僵尸”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氮肥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南》也指出,“十三五”期间要淘汰合成氨落后产能不少于1000万吨、落后尿素产能1300万吨。

在面临国内政策和市场压力的同时,随着美国等地的尿素装置陆续投产,国际尿素产能、产量将进一步增加。据国际肥料协会(IFA)统计,2017-2018年全球共有22个新建尿素项目投产,到2018年底增加1300万吨产能。2017年,全球尿素产能达到2.17亿吨,到2018年预计达到2.21亿吨。国际优势产能的释放,使我国本就不具备竞争优势的高成本尿素在出口端再度雪上加霜,甚至面临进口尿素的冲击。

推进氮肥工业迈向先进制造业,必须补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绿色、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

氮肥行业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做出了卓越贡献,但由于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足,不仅大大降低了我国氮肥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不再能够满足当前高质量农业的发展需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要求,为我国氮肥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氮肥行业发展60年来,工艺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工信部原材料司副司长潘爱华表示:一是数量增长难以为继;二是质量与需求不协调;三是资源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氮肥行业应对照先进制造业的标准,着力推动自身工艺技术的优化,利用信息技术、能源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提升原有产业水准,同时推动产品升级。而推进氮肥工业迈向先进制造业,必须补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短板:一是在发展质量上实行变革,解决氮肥工业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在供需平衡和产品结构上补短板;二是在发展效益上实行变革,填平氮肥工业发展效益的洼地,在尿素效益和配制体制机制上补短板;三是在发展动力上实行变革,提升氮肥工业创新能力,在创新驱动和动能转换上补短板。

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副工程师温倩也表示,我国氮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在国际市场上缺乏话语权。走绿色、高质量发展道路,对企业和行业发展从原料、生产到产品施用全生命周期提出更高要求,不仅能够拓宽国际发展视野,防御贸易壁垒,提升氮肥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更可以促进氮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搬迁改造工作是氮肥企业推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能变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方面的契机,能够顺应安全发展、绿色发展的形势,切实提高当地安全环保水平。”潘爱华表示,各企业要高度重视搬迁改造工作,分层次、按要求部署就地改造、搬迁入园和停产退出工作。同时,要确保搬迁改造稳定安全进行,加大对新增产能的控制,在搬迁改造中实现产业升级。

以鲁西集团为代表的一批氮肥企业已经率先行动,进行基地化、园区化建设,并借此契机完成了装备的升级改造。鲁西集团氮肥销售部经理赵子深介绍,鲁西集团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循环发展的发展理念,全力建设鲁西特色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了一条“一体化、集约化、园区化”的园区发展之路,实现了企业从化肥转向化工、从基础化工转向化工新材料的转型。化工新材料产业园始建于2004年,目前建成面积已达7万平方公里。

在国内化肥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且微利的今天,传统化肥企业走上肥化并举,甚至以化养肥的道路。

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近年来,受国家环保、化肥零增长以及传统化肥市场不景气等因素影响,氮肥行业的生存环境仍然十分艰难,但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氮肥又是不可或缺的。于是,一些脱胎于氮肥厂的大型化肥企业,纷纷走上“肥化并举”“肥化互补”甚至“以化养肥”的道路,例如山东联盟化工、鲁西化工、河南心连心、湖北三宁化工、江苏华昌化工等。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金表示,在国内化肥产能仍旧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激烈且微利的今天,传统化肥企业走上肥化并举,甚至以化养肥的道路本是无奈之举,但通过产品结构调整策略,确实探索出一条产业间优势互补的转型升级路径。以心连心为例,近年来通过由单纯的低成本向“总成本领先+差异化”战略的转型升级,完成了从产业、基地、产品、服务、技术等全方位科学布局,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肥料品质,合理增加了适销对路的差异化产品产能,使得产品与服务能够持续满足环境和资源循环利用的要求,同时也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汉卿介绍说,华昌化工按照“坚持化肥、走出化肥”的战略发展方向,在肥料和化工项目上积极转型升级与创新发展。一方面发展环保高效的新型增效肥料,通过技术升级不断增加新型肥料的科技含量,提升肥料对作物增产增效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传统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积极向烯烃下游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由传统氮肥企业逐渐成为肥料及化工新材料并举的大型综合性企业。

河南省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史悦智也表示,根据天然气供应紧张的现状和煤化工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原大化积极发展煤化工,依托自身产品优势,拉长产业链条,相继建设了小尿素装置、三胺泡棉装置、复合肥装置、乙二醇装置和50万吨的甲醇项目,走出了“肥化并举”的发展之路,并积极拓展创收业务,在确保各主要生产装置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坚持眼睛向外“抢”市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技术服务,形成了对外技术服务中心、电仪公司、工程公司“三位一体”的对外技术服务格局,提升了新常态下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氮肥行业由原有的“小”而“散”向“大”而“强”发展是大势所趋。

产业升级大潮下没有侥幸

行业的升级需要行业内企业的共同努力,也需要行业领军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

“生产装置升级的投入十分巨大,却又必须投入,不投入就被淘汰。”瑞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孟广法表示,现在是形势逼着企业走,企业带着行业冲。一套装置的投入动辄就是几十亿,资金回笼周期十分长。但是,产业升级的浪潮不会停止,也必须进行,不能升级,就只能被淘汰。落后产能的淘汰和落后装置的置换升级尽管是一种市场的“倒逼”行为,但对行业的发展是利好也是行业内的共识。

行业内也有一些现象,引起了一些争议。某资深业内人士认为,大型煤炭、电力企业大规模兼并中小化肥企业,建设生产装置,表面上看是其快速扩张,延伸产业链的战略性部署,有利于加速化肥行业资源整合,并有效缓解生产企业的原料成本焦虑,但实际上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由于原料价格在化肥尤其是氮肥行业竞争中处于核心地位,煤炭企业兼并化肥生产企业后,能够为其提供廉价而充足的煤炭供应,使原本亏损的落后产能凭借资源优势起死回生,而逐渐丧失技改升级的动力。

这样一来,就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化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广节能增效技术的进程。不过该业内人士表示,从氮肥行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面对日益严峻的进出口形势,国内氮肥企业如果单纯依靠与煤炭资源企业绑定,来获取成本优势,将不利于中国氮肥企业的国际化,甚至会进一步降低国产氮肥的出口优势。

目前,氮肥行业处于产能加速出清阶段,使得行业内的多数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盈利能力的大幅降低使行业去产能化提速,在这一过程中,率先上马水煤浆气化装置的企业在成本利差方面便赢得了先机,与传统工艺生产企业及深受周期性“气荒”影响的气头企业相比,也更具中长期竞争优势。

对此,中国氮肥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高力认为,事实上,现在很多被并购后的中小型企业也在积极地进行设备改造。当前行业背景下,抱有侥幸心理利用当前所谓的资源优势,不对落后的生产装置进行革新是不可取,也是不可能的。氮肥行业由原有的“小”而“散”向“大”而“强”发展是大势所趋。

未来,先进设备所带来的成本和环保等各方面优势不是仅凭资源优势能弥补的,越来越严峻的环保政策压力,也不允许落后的生产装置继续开工。目前国内很多大型企业已完成或部分完成装置升级改造,随着这一进程的加快,落后产能的劣势会愈加明显,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这些落后产能自然会退出。即便是中小型企业,也必须进行装置升级改造,才能避免被并购或淘汰的命运。

行业内动力和政策扶持合而为一,方能加速氮肥行业向先进制造业迈进的步伐,助推我国由“化肥大国”向“化肥强国”迈进。

做强需要行业内动力

也需政策扶持

氮肥行业这几年的日子着实不好过。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核心竞争力的缺失。

政策因素是造成当前氮肥行业困境的第一大因素。煤炭去产能、环保高压、化肥零增长等一系列政策使我国氮肥行业生产成本上升,尿素出口受限,在大量出口遮掩下的尿素产能过剩问题集中爆发了出来。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对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等多项指标提出了要求,这也就使得氮肥行业整体发展质量不足的问题得以暴露,同时也为行业提供了一个调理整顿的契机,为下一步行业整体跳跃式发展打下了基础。

当前,企业对落后装置改造升级可以认为是一种“倒逼”行为,但同时也可以称之为行业内动力不足情况下,行业根据发展需要对企业的一种“倒逼”。可以确信,提前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企业不在少数,但在不升级也能生存的很好的情况下,没有多少企业愿意自主升级。得过且过是很多企业抱有的心态,事实证明这种心态是错误的。

在这条向先进制造业迈进的路途中,氮肥企业应正确认识变革带来的挑战机遇,发挥企业内动力,主动进行装备升级和技术改造,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化肥作为粮食的“粮食”,化肥行业的发展关乎到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氮肥行业要在困境中实现升级蜕变,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关怀。也唯有这两者合而为一,我国氮肥行业才能快速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加速氮肥行业向先进制造业迈进的步伐,助推我国由“化肥大国”向“化肥强国”迈进。

(作者:焦自宣 魏萌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