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植保资讯 > 正文

小麦穗期主要病虫呈重发态势


农资网 2018年4月12日 11:05 来源: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4月9-10日,全国农技中心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会,来自全国小麦主产省(区、市)的测报技术人员和科研教学单位植保、气象方面的专家,根据病虫发生基数、小麦品种布局、耕作制度和未来天气趋势等因素综合分析,预计2018年全国小麦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发生重于常年,穗期病虫重发态势明显。

一、发生趋势

预计2018年全国小麦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重于常年,穗期病虫重发态势明显,全国发生面积为8.9亿亩次,其中病害发生4.6亿亩,虫害发生4.3亿亩次。

(一)主要病害

赤霉病偏重以上流行风险高,重于常年,流行面积约1亿亩,需预防面积约2亿亩次,重发区域呈北扩态势。其中,江汉、沿淮及其以南麦区大流行,黄淮南部麦区偏重流行,西南大部、黄淮北部、华北南部、西北大部中等流行。药剂预防适期为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江汉和江淮为4月中下旬,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西北大部为5月上中旬。

条锈病总体中等发生,轻于上年,发生面积约3800万亩。其中,湖北大部、河南南部、陕西大部、甘肃东南部、新疆伊犁河谷偏重流行,西南大部和西北其他麦区中等流行,黄淮大部、华北南部等麦区偏轻发生。流行盛期,西南和汉水流域为4月中下旬,黄淮和华北南部为4月中旬至5月中旬,西北冬麦区为5月中旬至6月中旬、春麦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白粉病总体中等发生,接近常年,发生面积9000万亩。其中,江苏沿淮、淮北和沿海局部以及河南北部偏重发生,黄淮、江淮、西北及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华北大部麦区偏轻发生。发生盛期,江汉和江淮麦区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黄淮麦区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华北和西北麦区为5月份。

纹枯病总体偏重发生,接近上年,发生面积1.3亿亩。其中,江汉、江淮和黄淮大部偏重发生,华北大部中等发生,西北大部偏轻发生。江汉、江淮目前已开始侵茎,黄淮、华北和西北麦区发生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叶锈病、茎基腐病、根腐病发生区域扩大,上升态势明显;全蚀病、叶枯病、黑穗病、胞囊线虫病等病害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二)主要害虫

穗期蚜虫总体大发生,发生面积2.4亿亩。其中,华北和黄淮北部麦区大发生,黄淮南部、西北大部、四川盆地偏重发生,其他麦区中等发生。为害盛期,西南大部为4月中下旬,江淮和黄淮为4月下旬至5月中旬,华北和西北冬麦区为5月上旬至6月上旬,西北春麦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下旬。

吸浆虫总体偏轻发生,发生面积2000万亩。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安徽、陕西等地局部地块会出现高密度点片为害。成虫羽化盛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

麦蜘蛛、一代棉铃虫、一代粘虫、灰飞虱、麦叶蜂、麦茎蜂、土蝗等在部分地区会造成一定危害。

二、预报依据

(一)赤霉病和条锈病菌源分布广,蚜虫种群数量大

赤霉病:常发区麦稻、麦玉连作,田间稻桩和玉米秸秆存量大,秸秆带菌率明显高于去年,湖北、安徽、浙江、上海、江苏稻桩平均株带菌率分别为7.6%、5.9%、4.4%、3.6%和3.0%,田间菌量满足大流行条件。其中,安徽稻桩株带菌率同比高1-2倍,沿江达11.1%-24.3%,淮北麦区玉米秸秆带菌率一般为10.0%-28.6%;江苏稻桩株带菌率大多在1%-5%,沿淮及淮北部分地区超过10%,且单个稻桩菌量也显著高于往年;河南平舆玉米秸秆带菌率为2.5%,低于近年同期。据4月初江苏、安徽、湖北等地调查,病菌子囊壳成熟度指数为20-70,子囊孢子释放时间与小麦扬花易感病期吻合。

条锈病:该病已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河南、陕西、甘肃8省(市)55市281个县发生486万亩,发生县数和面积同比分别减少109个县和56.2%,发生面积比2011-2017年同期平均值减少27.6%,与2013年相当。目前,西南麦区进入流行扩散期;湖北麦区点片发生,平均病田率为9.6%,宜城病叶率达2%-9%;河南南阳、信阳零星发生,平舆县监测的空中孢子量分别是去年和常年的3倍和15倍;陕西总体发病程度是2010年以来第二重发年份,关中麦区与大流行的2017年相当,宁强、汉滨已进入普发阶段,平均病叶率为1%左右。

白粉病:大部麦区病情轻于近年。目前发生428万亩,同比减少43.7%。西南麦区处于发生盛期,平均病叶率在1.2%-2.7%,云南、贵州局部麦区在20%左右;江汉、江淮和黄淮大部平均病叶率为0.2%,山西南部局地发生相对较重,平均病叶率为2.7%,旱垣地及早播麦田最高达40%;西北地区零星见病,华北大部尚未见病。

纹枯病:病情总体轻于上年,目前在江汉平原、江淮和黄淮麦区发生7496万亩,同比减少8.4%。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平均病株率分别为14.5%、8.5%、8%、5.2%,其他麦区为0.9%-2.5%,比上年同期减少8.8%-62.1%;河南、山东、安徽等地局部发生较重,平均病株率在15%-30%。

蚜虫:种群密度低于近年,目前发生2534万亩,同比减少19.4%,西南麦区为发生盛期,平均百株蚜量为160-560头,同比减少4.6%-71.1%;江汉、江淮和黄淮麦区平均百株蚜量为7-27头,同比减少9.2%-79.2%;华北、西北麦区处于初发期,平均百株蚜量一般在5头以下。西南、江汉等麦区局部重发田块,百株蚜量达4000-6000头,沿淮及淮北麦区重发田块达1000-2000头。

吸浆虫:华北、黄淮、江淮麦区虫口密度低于近年,当前正处于幼虫上升活动期。春季淘土调查平均每样方虫量,天津、河北、山西分别为4.1头、2.1头和1.1头,同比减少15.4%-30.3%;其他麦区虫口密度在1头以下,低于上年。河北安新和博野、安徽谯城等地最高虫量分别为71头、36头和18头。

(二)小麦品种布局和耕作制度对病虫发生有利

大部麦区小麦品种布局无明显变化,易感赤霉病品种占比达90%,黄淮海主产麦区小麦品种对条锈病抗性较差,感白粉病、叶锈病等病害的品种种植面积大,且品种连片单一种植,有利于病害发生。黄淮海麦区虽因迟播苗情较弱,但近期苗情转化快,加之重视肥水管理,中后期田间群体大,对赤霉病、条锈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发生有利。江汉、江淮、黄淮麦区播期推迟且不一,生育进度差异大,扬花期极不整齐,致使易感病期拉长,遭遇连阴雨天气几率增加;且此区域赤霉病菌对多菌灵抗性进一步增强,防治效果降低,赤霉病流行危害威胁加大。黄淮海麦区小麦抽穗扬花期与吸浆虫羽化期较为吻合,有利于其产卵为害。

(三)天气条件总体有利于中后期病虫害发生

据气象部门预测,4月中下旬,大部麦区气温正常或偏高,江淮、江汉、黄淮麦区有多次降雨过程,有利于赤霉病、条锈病的流行。5月份,华北和黄淮东部降水偏多1-2成;江淮、江汉麦区降水接近常年,但常年降雨均值大,将加重病情蔓延;华北和黄淮东部等大部麦区气温接近常年,有利于穗期蚜虫繁殖为害。
来源:病虫害测报处

(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