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资料市场呈现供需稳中趋升,价格止跌上扬的良好发展态势,预示着经过一年来的调整,市场供需正逐渐趋向理性增长,商品价格也在向更接近其价值的方向靠近。具体表现在:
市场销售稳中趋升。今年1~2月份,全社会实现生产资料销售总额2.32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7.9%,同期增幅比高涨期的2003年和 2004年分别回落4.3和5.1个百分点,但比调整期的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反映出市场对生产资料的即期需求和潜在需求均呈现攀升态势。
供需增速继续提高,但部分产品仍存在供大于求的压力。1~2月份,30种主要生产资料产品资源总量增长17.2%,需求总量增长14.8%,均快于 2005年全年及同期的增长速度。但资源供给增速快于市场需求增速2.4个百分点,供需差率为2.47%,比2005年提高0.35个百分点。
价格止跌趋稳,部分产品升势明显。我国流通环节生产资料价格在2003年和2004年基本呈现大幅攀升态势,到2005年出现明显回落走势,特别是在去年 5月份形成拐点,价格基本是一路下滑。进入2006年生产资料价格出现止跌趋稳有所回升的变化。今年1月份生产资料价格已止跌趋稳,月环比价格略升 0.11%;2月份环比升幅有所提高,达到0.8%。
预计今年生产资料市场供需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全年销售总额增长15%左右,销售规模在16.2万亿~16.5万亿元。主要依据是:
一方面,生产资料市场保持较高增长是受外部经济环境的支撑。预计2006年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GDP实际增长仍可能突破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可保持22%以上的增长水平。同时,经过了对本轮经济波动周期的调整与适应,制约经济发展的煤电油等资源瓶颈因素得到明显缓解,绝大多数能源和原材料供应能够得到保证。另外,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经济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互补充,在世界经济仍处在上升阶段的形势下,国际外部环境有利于我国市场的发展。
另一方面,促进生产资料市场供需保持稳步较高增长也有内在动力。一是消费结构向住房、汽车方向升级的进程加快。二是由消费结构升级推动的产业结构升级带来的重化工产业特征仍很明显,重化工产业的快速发展也是带动生产资料需求增长的重要动因。三是通过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规划的深入实施,将为扩大我国内需,增加对生产资料消费需求提供巨大的持续增长的市场发展空间。四是在产业结构升级、区域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的过程中,都将带动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资料消费需求的持续增加。
市场反应的情况表明,我国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经过大约8个月的持续下降,进入2006年后出现止跌趋稳并有所回升的变化。由于支撑价格趋稳并继续回升的因素依然存在,预计今年生产资料价格在趋稳和回升中逐渐由降转升,将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