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化肥分析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十年化肥冬储史 一幅市场变化图
http://www.ampcn.com 2004-11-22 15:45:41 浏览:

  从1993年开始,每年一到十月下旬,各地的经销商都会储备大量化肥,于是年末关于化肥冬储中价格、资金、风险等因素话题总是少不了。今年也不例外,但由于受国家众多明朗或未明朗化肥政策和原料等因素,加上截至目前各地经销商的储备只是往年的1/2甚至更少的影响。今年的话题透露出少有的乐观。现在有些经销商乐观估计,明年春耕尿素的价格不会低于2100元/吨。这个预期的价位,是近年来从未出现过的天价,明春真正是什么价还要等明年才能知道。但如何解读当前扑朔迷离化肥冬储形势?当今化肥市场中关于价格、资金、风险等因素出现了什么新的形态?持币观望会有什么风险?这要从近十年的冬储历史说起。
  
  政策轮回
  据中国化工供销总公司办公室雷主任介绍,在1993年之前国家有专门资金拨付给商业部的农资公司,由其在淡季发挥“蓄水池”作用。但真正成立我国化肥冬储资金是在1993年。1993年化肥生产处于低潮,原化工部就冬储资金的问题向国务院提出申请。国家根据化肥生产和使用的特殊性,设立了“化肥淡季储备基金”,直接储肥于生产企业。由中国工商银行每年提供20-25亿元贷款,中国工商银行和原化工部共同落实贷款的发放工作,中国化工供销总公司负责具体的运作。据了解,贷款发放的企业由原化工部、各省化工厅以及中国工商银行共同决定,范围涵盖了大化肥、中型化肥及小化肥企业。 
  直至1997年,化肥冬储资金的发放和返还都很顺利。在冬储资金的支持下,部分化肥企业摆脱了困境,企业在化肥使用淡季也能正常开工,其间化肥产品的价格趋于合理。这一措施在化肥市场不景气的形势下对于保证化肥生产的正常进行和化肥行业的平稳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到了1998年,由于机构改革,原化工部撤销。没有了主管部门,一些化肥生产和流通企业心态发生变化,没有及时返还贷款,造成大量的坏账。而且从1998年起,化肥市场又一次不太景气,再加上国家开始对银行业进行整顿,银行在贷款的审批和投向上都作了严格的规定,这就使化肥冬储资金于1999年被取消。 
  从1999年起,化肥市场在低迷中走了整整四个年头。一时间,红火的化肥储备因资金问题也和化肥市场一样遭遇寒流。也正是化肥行业在走过四个年头低迷后,迎来新的市场转机时,因为没有冬储的国家机制,化肥市场变得难以控制。金融机构由于化肥生产和经营企业亏损大、费用高、投资风险大而“有钱不敢贷”;农资公司因为无钱储肥,到销肥旺季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农民的钱流进别人的腰包;而生产企业面对漫长的用肥淡季,化肥库存积压,有些甚至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停产。有市场人士认为,国家应重树起冬储机制。

  主体转换
  国家不再统一对化肥冬储提供贷款后的几年,冬储主体一度由生产、流通、消费者三方构成。其中,对冬储最早感兴趣的是农资部门。农资流通体制改革后,离开了国家这个“保姆”的农资公司依靠自有资金、仓储和销售网络优势,在化肥淡季,以较低价格买进化肥,到了化肥销售旺季,再以较高价格卖出。一些有实力的化肥企业,在化肥销售淡季不再吃“探头粮”,甩卖化肥,而是尝试自己寻找资金,淡季储肥。但在农村的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出现后,冬储的主体开始逐渐演变为化肥生产企业和流通部门。
  化肥生产企业主要是以“自储”和“联储”居多。近两三年,化肥形势好转,加之经过市场的历练,幸存下来的实力较为雄厚的生产企业有一半以上都会有自储,只是量多量少而已。但由于和复合肥企业不同,大多数尿素企业并没有真正构建起自有的营销网络,只能依托经销商的网络打市场,如果不时时巩固并拓展网络,在保证传统市场供应的基础上开辟新市场,只能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居于下风。所以一些规模较小的生产企业多是与经销商进行“联储”。 
  作为流通管道的经销商多选择“联储”和“买断”。一些有实力的大经销商,网络健全,资金雄厚,有较强的市场判断能力和主宰能力,纷纷采取了“买断”的方式。当然,“买断”的前提多是采取阶段性进货,适时根据市场形势对价格和进购量做出调整。而中小经销商一般都是与生产企业采取“联储联销”的方式。
  与此同时,银行也与企业和经销商也联合起来。生产企业获资金支持,银行得到利润,可谓各有所获,皆大欢喜,实现“多赢”。职能化化肥冬储倾向也在市场中出现,流通企业回到自己的本位上来,即建网络、占市场。并以与生产企业建立起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职能化倾向正是储肥方式的变革。前几年,经销商将冬储肥购进后,一般都是储在集散地,待季节来临时,再层层下调,而现在则是一储到底,直接将化肥储到网点,这样不仅大大节约了仓储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使产品走向更加明确,网络设置更加透明合理。 

  未来格局
  每次化肥政策的调整,都是对行业的一次洗牌。化肥冬储资金的取消,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化肥生产企业和流通部门的热情,但也由于冬储资金的取消,化肥生产企业有关冬储的困难也变得突出。比如,一些企业无力进行储备,但生产也不能停止,为了维持生产和资金周转,只好在淡季时降价销售,想尽办法将产品转移,但这既助长了不正当竞争,也加剧了企业的亏损。
  行业中的人士认为,国家还应给化肥企业冬储贷款,也有的更表示,冬储并不是企业应当承担的责任,国家还是要担负起冬储的职责。鉴于春耕的重要性,许多专家和生产企业多次呼吁,国家应发放贴息或低息贷款,直接贷给企业,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保证最大效率。或者建立类似粮食储备的化肥储备机制,淡季时由国家出资储备化肥;旺季时动用储备,弥补市场不足。这些建议国家并不是不了解,但进入市场经济后,再由国家发放冬储资金已经不可能。
  据资料显示,我国化肥每年的需求量大概在4000万吨左右,而春耕时节的化肥消费量大概占到全年消费量的60%。所以,每年春耕用肥数量储备多少,不仅关系到来年化肥市场的价格,广大农民的利益,更是经销商每年收入的晴雨表。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蓄水池”式的政策性储备,到现在作为一种市场投资行为的经营性储备,冬储发展到今天,已完全成为市场上的一种博弈。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2006年9月国内化肥价格走势预测 (2006-9-15)
·2006年下半年农资价格走势预测及建议 (2006-8-10)
·2006年上半年化肥市场走势回顾及展望 (2006-7-19)
·2006年7月国内化肥市场走势预测 (2006-7-6)
·2006年下半年国内尿素市场展望 (2006-7-4)
·2006年7月国内尿素价格走势预测 (2006-7-1)
·2006年上半年尿素价格走势及下半年预测 (2006-6-24)
·2006下半年国内二铵市场走势预测 (2006-5-22)
·2006年5月国内尿素市场走势预测 (2006-5-15)
·2006年2季度化肥行业分析预测 (2006-4-28)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