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中心 >> 宏观经济 >> 正文
国内化肥市场每日走势评述
国内尿素市场动态简报
2006,农民的“盼”与“干”
http://www.ampcn.com 2006-1-6 15:00:01 浏览:

2005年,国家整体物价水平趋于平稳,其中粮价稳定是主因。但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普遍上涨,让农民为此付出了相当的“代价”。2006年,农民们又会得到哪些实惠?他们将有哪些“盼”与“干”?

“农资价格别再涨了”

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粮食价格稳中有降,在这一涨一降的过程中,抵消了很大一部分种粮直接补贴、降低农业税等国家优惠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从河南商丘来京务工的张大宇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今年玉米收购价是每公斤0.8元,他家4亩玉米地,总收成2000多公斤,但除去化肥、浇水等成本后,家里将近2000元的收入已所剩无几。小张的孩子明年就要上学了,面对着孩子每年500多元的学杂费,小张很发愁,打工挣的钱,也大部分寄回了家。像小张这样的农民其实有很多,他们最为关注的就是明年农资的价格。

据记者了解,由于今年农资市场复合肥每百公斤上涨了近80元,尿素每百公斤上涨了40多元,钾肥每百公斤上涨了80多元,灌溉用水、农用柴油等价格也不同程度地上涨。这样算下来,农民每亩种粮成本就已上升了100元以上。因此,虽然中央增加了种粮直补,但农民得到的各种政策好处,却着实因各类农资涨价冲销了不少。

对于明年春耕,国家已经采取了化肥淡季储备政策,国内各银行都积极为化肥储备提供信贷支持,化肥市场有望迎来一个货源充足、价格稳定的良好局面。同时,国家也将通过对农资生产、流通、使用等每个环节的监管、疏通,保证农民增收不打折扣。

“村里路能修好就方便了”

农村基础设施落后是造成农民增收难的一个重要因素。家住河北省邯郸市吕村的来京务工人员王海明告诉记者,家里一直都想搞个果园,但由于离城市较远,运输起来并不方便。指着前面施工的大土坑,王海明无奈地说:“村里的路上有很多像这样的大坑,即使运个水果,没出村,也颠得不成样子了。”

2005年,中央下发的“一号文件”中,适当调整了对农业和农村的投资结构,增加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取消了农业税,许多乡镇政府财政减少,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仅仅能保证干部工资和日常的办公经费,“入不敷出”的现状让这些“父母官们”在面对诸如修路等公共设施建设问题上犯了愁。在一些乡镇里,由资金“缺口”所带来的路无人修或只修不养等现象表现很突出,一些乡镇政府不得已再向农民伸手。

2006年,作为“重头戏”的新农村建设,对乡镇道路建设、通信、电网等各项建设,国家将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倾斜。前不久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反复强调,明年和今后几年要进一步调整投资方向,加大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随着这一政策的强力推行,农民们将切实感受到生活中令人惊喜的变化。

“明年还来城里打工”

进入冬闲,一些农民开始成批来到城市打工。王海明告诉记者,和他一起来京打工的村里人一共有15个,都与他在一个工地上,一个月1000元的工资还是让他们很满意的。现在国家要求给农民工上保险,公司已经与每个人签了合同、上了保险,现在干起活来觉得很安心。“年底的工资能拿到手吗?”记者问。王海明说,“能拿到手,有合同保障呢,即使拿不到,还有法律保护我们呢。”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家司法机关已联合各省市地方司法机关、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设立了一批法律援助机构,积极为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提供及时有效的法律援助。国家建设部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明年将加大整治拖欠工资力度,为更多进城务工人员建立起工资正常增长和调整机制,从根本上保障农民工的收入分配权益。而前不久,北京市建委某负责人在施工现场承诺的“春节前农民工工资要100%兑现”,更是给像王海明这样身处异乡的打工者们吃了颗“定心丸”。

“明年,我打算3月就来,干满一年,到时,除了孩子上学,家里的房子也能再翻翻新。”王海明的心里也开始盘算起自己的“小九九”…………

( 来源:中国特产报 作者:安泰 )

【发表评论】 打印本文】 【关闭本页】 【

相关信息
·中国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必须面对并跨过四道坎 (2006-9-22)
·专家认为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液化天然气以缓解能源紧张 (2006-9-22)
·山西省实施煤炭资源整合 压减和关闭824座煤矿 (2006-9-20)
·国际油价为何越来越难以预测 (2006-9-4)
·石化行业07年将进入行业“周期低迷”? (2006-9-4)
·磷化工 行业面临向上拐点 (2006-8-29)
·山西煤化工的五项竞争优势 (2006-8-23)
·山西省将在2010年前降低煤炭和焦炭产量年增长 (2006-8-15)
·中国生产资料价格结束连续上涨局面 (2006-8-10)
·煤炭生产向百强企业集中 (2006-8-9)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