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植保资讯 > 正文

吉林省2019年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意见


农资网 2019年4月1日 10:43 【
为深入贯彻中央1号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省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集成推广生防与化防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配套、农药与药械相适应的综合技术模式,实现农药减量控害目标,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总体思路

以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为目标,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转变病虫防控方式,大力推广精准高效施药、轮换用药等科学用药技术,加快新型植保机械推广应用步伐,大力扶持发展植保专业服务组织,强化示范引领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药科学施肥水平,持续推进农药减量控害。

二、技术路径

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紧盯“控、替、精、统”这条主线,聚焦重点发力,强化绿色引领,加快集成创新。

(一)“控”,即控制病虫发生危害。应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创建有利于作物生长、天敌保护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环境条件,预防控制病虫发生,从而达到少用药的目的。

(二)“替”,即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大中型高效植保机械替代小型低效植保机械。大力推广应用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应用现代植保机械,替代跑冒滴漏落后机械,减少农药流失和浪费。

(三)“精”,即推行精准科学施药。重点是对症适时适量施药。在准确诊断病虫害并明确其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根据病虫监测预报,坚持达标防治,适期用药。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剂量和次数施药,避免盲目加大施用剂量、增加使用次数。

(四)“统”,即推行病虫害统防统治。扶持病虫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规模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植保机械与农艺配套,提高防治效率、效果和效益,解决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等问题。

重点在“一替一减一提”上下功夫。“一替”,转变病虫防控方式,推行绿色防控替代化学防治;“一减”,继续减少农药施用量,实现农药施用量负增长;“一提”,提升科学用药水平,提高农药利用率。

三、技术措施

(一)精准测报支撑减量。以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为重点,加强调查监测与预报。规范开展病虫害调查监测,及时汇总上报监测数据,建立“情报+电视+广播+手机+网络”五位一体多元预报发布体系,提升重大病虫数字化监测预警能力,实行防治病虫从过去“见虫打药、见病喷药”向“预防病虫、精准防控”转变,确保农药适时施用,高效利用。

(二)绿色防控引领减量。以农药减量控害主推技术为核心,因地制宜集成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重点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组装健康栽培、植物诱集、防虫阻隔、性诱、食诱、灯诱、色诱、天敌和生物农药等减量控害技术,加大推广环境友好型农药剂型,如悬浮种衣剂、微胶囊剂、片剂、纳米农药等新剂型农药,加大生物农药和促进作物增产、抗逆、农药减量使用的植物免疫诱导剂、植物健康产品、喷雾(桶混)助剂的推广力度,推广全程绿色防控。

(三)高效机械促进减量。引进、示范、推广一批高效自走式、风送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等大中型植保机械,静电喷雾器、植保无人机等新型施药机械及其配套使用技术,替换手动喷雾器、背负式机动喷雾机、小型车载式喷雾车等主流机型的施药机械,提高施药效率。推广对靶施药、静电喷雾、循环喷雾、防飘喷雾技术,逐步实现精准施药。

(四)统防统治提效减量。充分利用中央重大病虫统防统治补助和农机购置、全程社会化服务等补贴政策,扶持一批管理规范、装备精良、服务高效的新型植保社会化组织,创建“药械+物资+技术+人才+服务”等多种专业化服务模式,推广全程承包统防统治服务。同时依托吉林省植保无人机作业服务联盟,实现“药、械、人”三要素协调提升,提升统防统治服务能力。

(五)技术服务驱动减量。以病虫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为重点,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元化、多方位、多内容的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培训,全面提升用药主体素质,引导农民改变施药方式,重视土壤、种苗处理,压低病虫基数,减少应急防治。引导农民使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和促进农药高效减量使用的新剂型。提倡对症适时适量施药,配方选药,对症用药,避免乱用药。

四、主要农作物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

(一)玉米病虫草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

1.化学除草减量技术。

(1)规范科学用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墒情好的壤土,38%莠去津SC应用剂量严格控制在4.5升/公顷以内进行土壤处理;推荐使用安全高效除草剂组合如烟嘧磺隆加双环磺草酮、烟嘧磺隆加硝磺草酮、烟嘧磺隆加莠去津等。其中,烟嘧磺隆加硝磺草酮加莠去津(每亩3g+6g+19g有效成分)适应区域广泛。减少莠去津在混用组合中的比例,每亩用量在19~38g,降低环境风险。

(2)改变用药习惯。推广一次用药技术,即改莠去津播后苗前土壤处理为苗后茎叶处理,并根据草相与其他除草剂如烟嘧磺隆和硝磺草酮混用,施药时间为杂草2~3叶期。或选用26%噻酮·异噁唑悬浮剂制剂用药量0.45升/公顷或30%苯唑草酮制剂用药量0.15升/公顷。

(3)添加功能助剂。加入喷液量0.25%~0.5%的喷雾(桶混)农药减量助剂,如迈丝、满牛、激健等植物油助剂,可降低除草剂使用量10%以上。

(4)更换标准喷头。更换标准喷头及喷头体可做为减量控害经济有效的手段,更换后平均普通喷杆喷雾机可节药10%以上、节水50%以上,雾化效果及喷雾均匀度明显改善,作业质量明显提高。

2.绿色防控技术。

(1)性诱防控技术。选择持效期4个月以上PVC毛细管性信息素诱芯(诱芯使用前保存在-15~5℃冰箱中),设置时间为玉米螟越冬代蛾始见期至末蛾期结束,棉铃虫、粘虫等迁飞性害虫,根据发生规律确定设置时间。每亩设置1个诱捕器,均匀放置。玉米螟诱捕器设置高度底端高度为1.5米;棉铃虫和粘虫诱捕器底端高度为1米,有玉米秸秆垛或玉米棒集中堆积的地方,可以采取围屯挂放诱捕器的方法,诱捕器之间距离在25米左右。成虫防控还可采用食诱、灯诱、色诱大面积应用(50亩以上连片使用)效果更好。

(2)生物防控技术。在玉米螟产卵初期至卵盛期,每亩一点释放赤眼蜂2万头,分2次间隔5~7天统一释放。或在心叶末期喷洒苏云金杆菌(Bt)制剂。

(3)科学合理用药技术。大力推广喷雾(桶混)助剂、二次稀释法、交替轮换用药,采用高效植保机械靶标喷雾、静电喷雾、气雾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提高农药使用率,严格按安全间隔期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根据玉米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在防治适期科学合理应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玉米进行防控。如18.7% 丙环唑·嘧菌酯悬乳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7%唑醚·氟环唑悬乳剂等,应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直升机进行统防统治。

(二)水稻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

1.性诱防控技术。

水稻二化螟越冬代成虫羽化前5天左右,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按照外密内疏方式排列(上风口和靠近村屯田块可加密安放),平均每亩放置1个。水稻生长前期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cm,随水稻植株生长进行调整,拔节期后诱捕器底端低于水稻植株冠层顶端10~20cm为宜,成虫防控还可采用食诱、灯诱大面积应用(50亩以上连片使用)效果更好。

2.生物防控技术。

6月初越冬代二化螟蛾羽化高峰期首次放蜂。每亩放蜂3.6万头,间隔5~7天释放一次,共释放3次,每亩释放3个放蜂器,平均分布田中。

3.生态防控技术。

稻鸭共育:水稻分蘖初期,将15~20天的雏鸭放入稻田,每亩放鸭10~30只,水稻齐穗时收鸭。

稻蟹共育:水稻分蘖初期,每亩放蟹400~500只(规格为100~120只/公斤),9月份收获。

稻鱼共育:水稻分蘖初期,每亩放4公斤鱼苗,8月未收获。

4.科学合理用药技术。

大力推广喷雾(桶混)助剂、二次稀释法、交替轮换用药,采用高效植保机械靶标喷雾、静电喷雾、气雾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提高农药使用率,严格按安全间隔期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根据水稻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抓住关键时期合理应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可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1%申嗪霉素悬浮剂、1000亿芽孢/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井冈·8亿个/克蜡芽菌悬浮剂、22%春雷霉素·三环唑悬浮剂、490g/L丙环唑•咪鲜胺乳油、27%三环唑·已唑醇悬浮剂、30%肟菌酯·戊唑醇悬浮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等,应用自走式水田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直升机进行统防统治。

(三)大豆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

1.性诱防控技术。

大豆食心虫虫越冬代成虫羽化前放置,选择大豆食心虫毛细管诱芯或树脂诱芯,每亩放置1个,诱捕器底端距地面1.0~1.2米,略微低于大豆叶面10厘米左右。大面积应用(50亩以上连片使用)效果更好。

2.生物防控技术。

大豆食心虫防治可在产卵盛期投放螟黄赤眼蜂,每亩2~3万头;用白僵菌粉加细土或草木灰,均匀撒在豆田垄台上防控食心虫幼虫;可采用灯诱、食诱诱杀成虫。利用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天敌可以有效控制大豆蚜虫。

3.科学合理用药技术。

大力推广喷雾(桶混)助剂、二次稀释法、交替轮换用药,采用高效植保机械靶标喷雾、静电喷雾、气雾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提高农药使用率,严格按安全间隔期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根据大豆不同病虫害发生规律,抓住关键时期科学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环保型农药,交替用药。可选用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22%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应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直升机进行统防统治。

(四)设施蔬菜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

1.农业和生态调控技术。

(1)清洁棚室。前茬作物采收后及时拉秧清棚,彻底清除残枝、落叶、裸根等,集于棚外深埋或沤肥。

(2)棚室表面和土壤消毒。蔬菜收获后或下茬蔬菜定植前,可采用生物熏蒸,高温闷棚室7~15天,有效控制土传病害和土壤害虫。

(3)温湿度调控。春茬蔬菜棚室内增置地膜覆盖、滴灌、天窗等通风设施,降低棚室湿度;高温季节棚室覆盖遮阳网,降低棚室内温度。

(4)健康栽培。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菌肥,定植时选择未携带病虫的健壮种苗,合理肥水、合理密植。

2.释放天敌防治虫害。

(1)防治粉虱、螨类害虫。蚜小蜂、小花蝽、黄瓜新小绥螨释放技术:定植7~15天后,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丽蚜小蜂按2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5次;小花蝽300~4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4次;黄瓜新小绥螨5000~10000头/亩,间隔25~30天后,再按20000~30000头/亩释放一次。

(2)防治蚜虫。瓢虫、草蛉、蚜茧蜂释放技术:定植7~10天后,发现害虫即可释放天敌。瓢虫(卵)1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草蛉(茧)300~5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2~3次;蚜茧蜂2000~4000头/亩,隔7~10天释放一次,连续释放3次。

3.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1)主要蔬菜病害。可选用申嗪霉素、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氨基寡糖素、几丁聚糖防治瓜类枯萎病、白粉病、灰霉病、霜霉病、番茄叶霉病、早(晚)疫病、灰霉病、叶霉病等。

(2)主要蔬菜虫害。在害虫点片发生或盛发初期施药,优选微生物源或植物源杀虫剂、杀螨剂。粉虱类可选用蜡蚧轮枝菌、球孢白僵菌、矿物油、多杀菌素等药剂;螨类害虫可选用矿物油、浏阳霉素、藜芦碱等药剂;蚜虫类可选用鱼藤酮、苦参碱或14%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

4.理化诱控技术。

(1)诱控技术。利用黄板、篮板等色板诱杀蚜虫、粉虱、蓟马、斑潜蝇等害虫;利用灯光诱杀夜蛾类害虫;利用食诱剂诱杀害虫成虫等。

(2)防虫网阻隔技术。在棚室缓冲间,入口及上、下通风口安装60目防虫网,阻断害虫侵入,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5.科学用药技术。

大力推广喷雾(桶混)助剂、二次稀释法、交替轮换用药,采用高效植保机械靶标喷雾、静电喷雾、气雾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提高农药使用率,严格按安全间隔期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优先选择高效低毒低风险农药(绿色生产资料认证产品),如25%嘧菌酯、23.4%双炔酰菌胺、80%代森锰锌、8%恶霉灵、56%代森锰锌、80%烯酰吗啉.噻霉酮、430克/升戊唑醇防治番茄(西瓜、马铃薯)早(晚)疫病、叶霉病、黄瓜白粉病、黑星病、番茄溃疡病、霜霉病等病害;46%氢氧化铜防治细菌性病害,选用低用量杀虫剂如6%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20%氯虫苯甲酰胺、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防治害虫;喷施氨基寡糖素等植物免疫诱抗剂,增强植株免疫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五)花生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

随着花生种植面积扩大,重迎茬地增多,花生主要叶斑病、茎(根、果)腐病、锈病、蚜虫、地下害虫等病虫害逐年加重趋势。

1.农业防控技术。

(1)清洁田园。花生收获后将病残体或落叶收集起来,可作牲畜粗饲料,及时处理堆放的花生秧垛,减少病害初次侵染源。

(2)轮作换茬。花生叶斑病的寄主单一,只侵染花生,与其它作物轮作,全病菌得不行寄主,可有效的控制病虫害发生程度,轮作周期2年以上。

2.科学用药技术。

大力推广喷雾(桶混)助剂、二次稀释法、交替轮换用药,采用高效植保机械靶标喷雾、静电喷雾、气雾喷雾等先进喷雾技术,提高农药使用率,严格按安全间隔期用药,减少农药使用量。可选用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2.5%嘧菌酯·苯醚甲环唑、17%吡唑醚菌酯·氟环唑悬乳剂、60%吡唑醚菌酯·代森联、250克/升吡唑嘧菌酯乳剂应用自走式高秆作物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直升机进行统防统治。

(六)杂粮杂豆重大病虫害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模式。

杂粮杂豆以危害绿豆、红豆根腐病、病毒病、叶班病、蚜虫等主要病虫害为主,病虫害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综合防控技术。绿豆、红豆根腐病、病毒病苗期发病较多,选用抗病品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包衣是最有效的防治方法,合理密植保证田间通风良好,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植株抗逆尤为重要。特别注意是红小豆属于敏感作物,除草剂使用剂量应慎重,化学防治可参照大豆防控技术。

植保所
(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