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植保资讯 > 正文

2019年湖北省水稻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农资网 2019年3月20日 11:10 【

2019年全省水稻生产继续深入实施产业提升计划,以“稳产能、优结构、强品牌、提质效”为目标,突出资源禀赋、绿色生产、融合发展和质量效益,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有序推进“五调五化”,即调优结构、调好品种、调绿模式、调强品牌、调高效益,统筹推进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绿色化、产业高效化。确保全省水稻面积稳定在3500万亩、产量稳定在380亿斤左右,促进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就2019年水稻生产提出以下意见。

一、优化区域布局,推进结构调整

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定水稻产能基础上,根据资源禀赋和稻作区域特色,重点抓好“四区建设”,一是在功能元素富集区建设300万亩富硒富锌特色功能稻区;二是在鄂中北地区建设400万亩香粳糯稻区;三是在江汉平原和鄂东地区建设500万亩再生稻区;四是在沿江环湖地区建设700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区。试点打造再生稻区、稻渔综合种养区“升级版”,形成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产业新优势。

二、深化合作攻关,推进技术创新

针对制约全省水稻生产发展的基础性、区域性和行业性瓶颈问题,充分发挥科研院所、推广部门、生产主体作用,构建“多元主体协同、深度广泛参与”的“研推用”体系。加大对稳产高产、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优质及专用水稻品种,适宜不同区域、不同环节的节本降耗轻简栽培技术,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绿色周年模式的原始创新和二次开发,强化技术创新“精准供给”,引导水稻生产技术创新升级。

三、强化集成示范,推进绿色生产

按照“统筹在省市、集成在县乡、示范在村组”的要求,加强科技成果的集成熟化、示范推广和转化应用。品种方面,推广一批适宜的渔稻、再生稻、功能稻等特色专用品种。技术方面,遴选一批新肥料、新药剂、新机具以及绿色防控、水肥药减量高效利用生产技术的新型投入品(装备),示范一批集中育秧、精量直播、钵苗机插、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再生稻机收减损等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技术。构建以水稻种植为核心,融合粮食、经作、畜牧、水产等种养加一体的水稻综合生产技术,有序推广一批资源利用高效化、经济效益高值化、生态效益绿色化的生产技术。

四、细化主体服务,推进模式升级

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集聚现代生产要素,遴选一批发展前景好、示范作用强、带动效应明显的新型主体,开展“三优”(水稻品种优化、栽培技术优化、稻米品质优化)科技创新行动;协同推广“水稻+”高效模式,重点围绕稻粮统筹(水稻-小麦周年全程机械化、中稻-再生稻-绿肥绿色高效模式等)、稻经轮作(水稻-油菜周年高效全程机械化模式、水稻-菇类生态高效循环模式)等、稻渔共生(稻虾共作模式、稻鳖共生模式等)、稻禽协同(稻鸭共作绿色生态种养模式)4大类“水稻+”模式,合力共建高质量示范样板,全程全面开展技术跟踪服务,提升技术模式的内涵与外延,促进多元化发展。

五、活化资源要素,推进品牌建设

继续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振兴“鄂米”品牌。充分发挥生产、加工、流通等部门在技术研发、产品营销等环节的优势,提升中高端稻米产品的供给能力和质量水平。打造一批以潜江为重点的“虾稻”和以荆州为重点的“再生稻”区域公用品牌,擦亮一批“贡米”、“官米”等具有鲜明特征和文化底蕴的地方特色品牌,加快推进“区域公用品牌+企业知名品牌+地方特色品牌”的品牌体系建设。加大品牌推介力度,不断提高湖北大米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加速形成“消费依赖”,助力实现“信任溢价”。

湖北省水稻生产专家指导组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