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化肥市场 > 正文

上半年复合肥回顾:行情向好 转型发力 秋季看稳


农资网 2015年7月31日 10:13 来源:农资导报
关键词:复合肥

 上半年,复合肥市场行情总体不错。去年持续下滑的颓势得以扭转,价格不仅守稳,5月以来还实现了小幅攀升。上半年稳中向好的行情,为秋季市场蓄势。随着秋季备肥启动,原料价格高位维稳,复合肥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对秋季行情均表现出信心,认为秋季行情将继续向好。

  上半年行情向好给行业以信心,众多企业开始谋划大事。市场的平稳向好让前几年备受原料价格震荡之苦的复合肥企业有了短暂的喘息机会,有一批企业并没有沉湎于眼前的向好,而是坚定地开启了转型之战。这些企业认识到:传统复合肥面临产能过剩、渠道变革、环保升级等因素的冲击,产品旺季不旺、价格难涨成为常态,企业转型是当务之急。我们发现,不同于之前在产品、渠道、营销上的单方面探索,今年企业的转型实践已全面铺开。

  春耕:需求集中 行情企稳

  今年春耕市场复合肥需求更为集中,在需求支撑下行情表现平稳。

  去年冬储以来,社会库存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春节假期后经销商备肥需求猛增。不过旺季仅维持了两周,成交量就明显下滑。经销商重心转向基层铺货,企业走货放缓,市场再次转淡。在传统的销售旺季里,复合肥价格并没有应声而涨。

  制约行情上行的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原料行情低迷,复合肥成本没有得到明显支撑。1~2月份国际尿素价格持续疲软,内需也显清淡。尿素价格直至3月中旬印度招标启动,才出现回升势头,不过已经错过了销售季节。磷酸一铵国内外需求平淡,价格低位盘整。钾肥报价虽有小幅上扬,但也不足以支持复合肥提价。直到3月份,原料市场才出现回升,不过此时已经错过了复合肥销售旺季,虽然有部分复合肥企业尝试上调报价,但接单难度增加,调价遇到阻力。

  第二,近几年旺季价格涨不上去已成常态,这说明在复合肥供应充足的市场环境下,价格的高低基本由成本决定,多数市场不会出现由于供应短缺而引发的价格上涨。

  第三,业内看好的关税政策也没有来得及发挥提价作用。年初,市场曾看好出口关税政策下调对化肥市场的影响。2014年12月初新化肥关税政策首先公布,不仅部分出口关税税率下调,还取消了尿素和磷铵出口淡旺季关税区别,使复合肥上游两大原料能够全年均衡出口。春耕期间,关税新政还在消化之中,对市场的影响并没有显现。

  综合来看,春耕复合肥虽有需求,但其他利好不足,因此并不具备涨价条件。

  夏播:利好叠加 价格上扬

  夏季市场迎来多重利好,带动复合肥价格上扬。

  4月份春季需求结束,夏季需求没有开始,市场进入淡季。厂家处在品种调整的过渡期,企业报价维持平稳。5月份迎来销售旺季,在需求、成本等多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复合肥迎来了首轮稳中价升的行情,价格实现了近百元反弹。向好形势一直维持到6月中旬销售结束,并为秋季市场打下了好的基础。

  价格上扬得益于四方面利好叠加。

  第一,在春季平稳行情下积累的市场信心在此时释放,市场心态向好。

  第二,年初以来,价格长期维持低位平稳,为旺季反弹预留了一定空间。

  第三,5月份是夏播用肥旺季,且需求的时间和区域都很集中。

  第四,尿素行情反弹为复合肥成本提供了最有力的支撑。夏季复合肥需求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的玉米用肥,而且以高氮养分含量为主。复合肥与尿素价格的联动性进一步增强。复合肥涨价之所以在5月份出现,是因为价格调整较尿素要相对滞后。

  国内尿素涨价始于3月份,由于春季尿素企业开工率偏低,伴随国内农需启动,以及印度采购招标预期向好,市场供应紧俏,尿素价格开始小幅探涨。之后,内需与出口市场博弈,价格在4月份前后经历了一个多月的频繁波动。直到5月份,出口和内需同时发力,行情继续拉升,月内涨幅超过百元。从3月初到5月初,尿素累计涨幅接近200元(吨价,下同),复合肥成本持续增加,涨价压力在销售旺季释放。

  秋备:相时而动 后市看稳

  夏季行情大涨,促使秋季备肥提前启动,也为秋季行情维稳打下了基础。

  销售季节提前已经成为近两年化肥市场的常态,上半年在稳中上扬的行情下,这个特点更明显。今年夏秋季节交替时期,正逢涨价行情,把握机遇启动下一轮销售成为企业提前锁定市场份额的重要策略。因此6月初高氮肥销售季一过,很多企业就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秋季收款中来,市场提前打响秋季之战。

   6月中旬,随着农忙来临,玉米肥销售进入尾声,厂商重心正式转向小麦肥。当时虽然是用肥淡季,不过氮肥利好充足。不仅尿素延续稳中上行走势,氯化铵也实现了百元涨幅,加上原料后市预期向好,秋季复合肥在定价期迎来了实质利好。一些厂家率先调整报价,除了缓解成本压力外,也趁市场利好为小麦肥销售蓄势。到6 月下旬,山东地区45%硫基复合肥主流出厂价2250~2300元,湖北45%硫基复合肥2100~2200元,江苏地区45%氯基复合肥 1800~1850元,价格再次上涨了近百元。

  进入7月,随着秋季备肥启动,复合肥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对秋季行情均表现出信心,认为秋季行情将继续维稳。

  看稳秋季行情的依据主要有三点。

  第一,尿素价格虽有波动,但幅度不大,对复合肥成本的影响并不明显。进入7月以来,受需求疲软影响,尿素价格从1780元的高位回落到1700~1750元,但与上半年1600元的低点相比依然处于高位。氯化铵也表现坚挺,维持在550~600元。

  第二,磷酸一铵秋季走势被普遍看好,对复合肥是一大利好。秋季最大的市场是北方小麦区,需求以高磷含量复合肥为主,磷酸一铵的价格对复合肥行情影响较大。目前看,一铵在6月份完成了100元的大幅反弹,55%粉铵主流出厂报价2100~2150元,而且尚未达到去年2300元的高点。

  第三,企业收款比较理想,充足的订单和后期的巨大需求有利于保障销售期行情维稳。

  凭借上半年打下的基础,秋季复合肥价格上扬已成定局。且在需求支撑下,销售期行情波动空间有限。

  进出口:涨跌互相 未成气候

  上半年,不同品种复合肥进出口量有涨有跌,但由于基数都不大,因此并未对国内行情产生影响。一部发企业尝试通过出口缓解压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据海关数据统计,1~6月中国累计出口氮磷二元肥51.9万吨,去年同期出口22.2万吨,同比增加133.78%。数据显示,有27个国家从中国进口复合肥,其中二元肥超过1万吨的有10个国家,菲律宾取代印度成为第一大进口国,上半年从中国进口氮磷二元肥约8.3万吨;紧随其后的是非洲国家肯尼亚和土耳其,上半年进口量分别为6.4万吨和6.2万吨;印度位居第四,进口量约5.7万吨。

  对此业内有如下分析。

  第一,关税调整是促使氮磷二元肥出口量翻番的最主要原因。2015年氮磷二元肥全年实行5%的出口关税,与2014年相比不仅取消了出口关税淡旺季差异,税率也整体下调。

  不过,即便有这样的政策利好,二元肥出口也没有明显突破。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国内企业在开发二元肥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并不顺利。例如,贸易商报价偏低,小单采购居多等。

  第二,伴随着印度、东南亚等周边市场需求的减弱,非洲、南美等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却相对缓慢,因此二元肥出口很难复制尿素和磷铵出口猛增的历程。

  第三,复合肥出口寥寥无几。1~6月中国累计出口三元复合肥不足2.1万吨,而去年同期出口2.9万吨,同比减少27.6%。三元复合肥出口量伴随国内行情略会有波动,多年来都只是维持在几万吨的低水平上。

  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1~6月中国累计进口三元复合肥67.6万吨,较去年同期增加26.8%。尽管产能严重过剩,但国内很大一部分高端复合肥的需求仍要通过进口产品来满足。

  企业:业绩增长 转型发力

  上半年复合肥已从去年持续下滑的阴霾中走出来,平稳向好的形势帮助企业赢得了不错的业绩。一部分企业展开了全面转型的探索。

  近期,多家上市肥企业公布了上半年业绩。记者发现,其中以复合肥为主业的上市肥企业绩都实现了大幅增长。以金正大为例,上半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增幅都在30%以上。鲁西化工净利润同比增长40%以上。

  业绩大增的重要原因在于企业转型。记者发现,不同于之前在产品、渠道、营销上的单方面创新,今年企业的转型之路已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农资电商、并购合作、农业生产全程服务成为企业转型过程中新的着力点。

  上半年投资农资电商的化肥企业中,不乏复合肥生产和流通企业的身影。4月,新都化工以自有(自筹)货币资金出资1.8亿元投资设立成都市哈哈农庄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打造拥有“农资产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功能的电商模式。同月,汇力农资连锁也成立了自己的农村电商平台——汇力网,除了提供低价肥料销售外,还志在打造农民口袋里的农化专家。前不久,由金正大等发起的“农商1号”也正式面世,被业内称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农资电商平台。

  相比于大企业的投资扩张,今年中小企业之间的并购合作也颇引人注目。产能过剩给行业竞争带来的弊端已经显露无疑,很多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当地已有的资源,通过并购合作实现扩张。今年3月,为快速进军中原市场,双赢集团生态科技有限公司与河南民丰合作共建中原生态肥料生产基地,既充分利用中原地区已有的化肥生产基地,又能通过产品升级、技术升级、服务升级和营销升级,更好地将原有产能向生态、高附加值方向转化。

  转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成为企业选择的新方向。年初,史丹利化肥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出资5亿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史丹利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通过对外投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为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提供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技术与服务、农用机械等服务的综合性农业解决方案。无独有偶,6月,新洋丰与阿里巴巴达成合作协议,不仅成为入驻”淘宝村“的首个复合肥品牌,还将通过该平台开展线上、线下合作,实现由传统经销模式向区域性农业服务平台转型。

  一位企业负责人回顾上半年市场时表示,上半年行情虽然稳中向好,但也明显感觉到旺季难旺,涨价困难。产能过剩、渠道变革、环保升级等因素制约着行业发展,转型是当务之急。

(作者:焦培培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