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搜索: 热门:春耕 化肥行情 尿素价格
首页 > 植保资讯 > 正文

2015年四川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农资网 2015年2月26日 11:15 来源: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

预计2015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7亿亩次。主要病虫有小麦条锈病、麦蚜、油菜菌核病、稻瘟病、水稻螟虫、稻飞虱和西藏飞蝗等。
一、发生趋势
1、 小麦病虫:预计总体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800万亩次。其中小麦条锈病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350万亩,重发区域为嘉陵江、涪江、沱江、岷江流域和攀西地区;白粉病预计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250万亩;赤霉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150万亩;麦蚜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700万亩次;麦蜘蛛预计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200万亩次。

2、 油菜病虫: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150万亩次。其中油菜菌核病中等发生,川西北部分区域偏重发生(3(4)级);油菜蚜虫偏重发生(4级),预计发生面积分别为250万亩次和600万亩次。


3、 水稻病虫:预计全省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6000万亩次。主要病虫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水稻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粘虫。其中稻瘟病预计中等发生,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300万亩次,川东北、盆周山区及中部深丘常发区发生较重;纹枯病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1000万亩,在川东南、川中、川西部分地区发生较重;稻曲病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300万亩以上;水稻螟虫预计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4(5)级),川西、川南部分地区发生重,面积3300万亩次左右,三化螟在川中、川西部分地方上升明显;稻飞虱预计中等发生,川东、川南局部偏重发生(3(4)级),面积300万亩次;稻纵卷叶螟预计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50万亩次;水稻粘虫预计偏轻发生,局部出现高密度点片(2级),发生面积100万亩。
  
     4、玉米病虫:预计全省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2000万亩次。其中玉米螟虫预计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600万亩次;玉米粘虫预计偏轻发生(2级),发生面积100万亩;玉米纹枯病偏重发生(4级),发生面积450万亩;玉米大小斑病中等发生(3级),发生面积250万亩。

5、马铃薯晚疫病:预计全省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区域为盆周山区和攀西地区(3(4)级),发生面积200万亩。
   
    6、西藏飞蝗:预计中等发生,雅砻江、金沙江上游河谷地区局部偏重(3(4)级),发生面积120万亩。
二、主要依据
1、主要病害菌源量充足,虫害冬前基数有低有高。据全国小麦条锈病秋苗病情调查,甘肃今年小麦条锈病秋苗期发病程度轻,但发病范围广,菌源量较大,对我省构成较大压力。2014年11月19日在梓潼县始见小麦条锈病病株,3个发病中心,均为单株单叶发病,为该县近5年发生较早年份。同日也在剑阁县查见小麦条锈病,2个发病中心,均为单株单叶发病,比上年提早10天。截止1月14日,全省共有10个市(州)、32个县(市、区)发生,发生面积3.02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6.9%。发病区域主要集中在涪江、嘉陵江和安宁河流域,当前田间呈现多点发生。稻瘟病、纹枯病等真菌病害常年发生,田间菌源量充足。水稻螟虫、玉米螟虫冬前基数低于上年及近年同期。水稻防治田二代亩残虫量为576头,分别比上年及近年减少5.91%、21.3%。玉米螟虫冬前调查百株活虫数8.44头,比上年、近年减少10.5%、7.03%。西藏飞蝗平均密度6.6头/平方米,略高于2013年和近年均值。
2、主栽品种抗性总体不高,强致病性生理小种占优势。生产小麦条锈病抗性品种大面积种植比例下降,据监测统计,全省小麦抗性品种种植比例为37.8%,较2009-2010年间的50%显著下降。2014年监测138个水稻生产品种,高感叶瘟品种占69.56%,比上年同期高26.6%。省内主栽油菜品种对菌核病、根肿病基本无抗性。主要玉米品种对叶斑病、纹枯病抗性均不高。60%以上的马铃薯品种易感马铃薯晚疫病。病菌监测结果表明,2014年共鉴定小麦条锈菌标样50份,其中Hybrid46类群各小种出现的频率总和为32%;对我省大多数主栽品种有强致病力的贵农22致病类群占54%,其中贵农22致病类型1占18%,居第一位,成为我省当前小麦条锈病上的主要流行优势小种。水稻稻瘟菌仍以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61.22%。对64个水稻主要推广品种的毒力频率测定,毒力频率范围为6.67~51.67%。
   3、栽培管理措施多数利于病虫发生危害,一些技术措施也有抑制和延缓作用。稻草覆盖免耕旱育秧抛秧等农艺措施有利于水稻病虫的发生危害。省农科院植保所调查显示,免耕加稻草覆盖田的水稻螟虫冬后基数较翻耕田高约14倍。2014年全省小麦、油菜和水稻机收面积分别达到900万亩、213万亩和1771万亩,机收面积不断扩大,留茬高导致田间残虫量和病菌基数增加。秸秆覆盖面积增加较快,残留大量稻桩和地垫形成的阴湿小生境对螟虫越冬、油菜菌核病等发生较为有利。旱育秧、抛秧对水稻生长有促进作用,分蘖力强、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对主要病虫害发生有一定的抑制和延缓作用,但也使螟虫、纹枯病、稻瘟病等病虫的发生条件更加适宜,杂糯间栽、水稻品种多样性布局不利于稻瘟病的发生。旱地改制,抓早、增密、增肥,玉米春、夏、秋、二季玉米混栽,桥梁田增加,有利于玉米螟、纹枯病等发生为害。
 4、气象条件对小春病虫有利有弊,对大春主要病虫害无明显抑制。据省气象局预测,去冬今春省内大部地区温度正常至略偏高,降水偏少,有利于螟虫等害虫的越冬及条锈病、麦蚜和油菜蚜虫等小春病虫害发生蔓延;春季干旱发生概率大,对白粉病、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等小春病害大范围发生或流行有一定抑制作用。夏秋季省内大部地区温度较常年偏高,阶段性集中降水、高温及局部干旱概率大,对大春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发展无明显抑制作用。阶段性多雨天气对稻瘟病、稻曲病、马铃薯晚疫病发生发展和加重危害有利。

( 责任编辑:YanBO)
相关资讯
行情按地区分类
推荐信息
专题信息
热点资讯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2004-2009©版权所有: 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和建议,欢迎您E-mail至:ampcn#126.com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