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首页 >> 科技频道 >> 种子行业标准 >> 正文
 

优质水稻旱育稀植生产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05-2-18 9:21:49)
浏览人数: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水稻生产的育苗、插秧、本田管理、收获、脱谷及种子清选等技术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旱育手插中苗,按本规程实施。每公顷产量可达到7500kg-9000kg。
2 育苗技术
2.1 壮秧标准
      秧龄35-40d,叶龄3.5-4.5片,苗高15-17cm,根数18-20条,地上部100株干重4g以上。
2.2 育苗前准备
2.2.1 秧田地选择。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方便,土质蔬松肥沃的中性、偏酸性园田地做育苗田。秧田长期固定,连年培肥,纯水田地区,推广高台育苗(台高40-50cm);盐碱土地区,育苗床应设隔离层。
2.2.2 秧本田比例。1:120-150每公顷本田需育秧田66-83cm2。
2.2.3 苗床规格。推广大棚育苗,床宽5-8m,床长40-60m,高于1.5-1.7m,步行道宽30-40cm。逐渐取消小棚育苗。
2.2.4 整地做床。提倡夏施农肥秋整地秋做床,春做床的要早春浅耕10-15cm,清除根茬,打碎坷垃,整平床面。
2.2.5 苗床施肥。每平方米施腐熟早炭5-10kg或腐熟猪粪10kg。用硫酸调酸的,每平方米施硫酸铵50g,磷酸二铵60g,硫酸钾40g。用各种壮秧营养剂施肥调酸的,要根据使用调制剂化肥含量,适当调整化肥用量。
      苗床施用农肥、化肥调制剂、壮秧剂,均匀混拌耕层10cm土中。
2.2.6 床土调酸消毒。水稻秧苗最适宜的土壤pH值为4.5-5.5。具体调酸方法,各地可灵活运用。但无论用哪种方法调酸,调酸效果在20d之内床土pH值不能超过6.0。床土消毒应使用优质壮秧剂。
2.2.7 浇足苗床底水。播种消毒前先浇足底水,施药消毒后使床土达到饱和状态。
2.3 种子及其处理
2.3.1 品种选择
a) 根据当地积温等生态条件,选用熟期适宜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应以93-8、93-9为主栽品种。井灌区应选择耐冷性品种,盐碱土区应选择抗碱性品种;选用主茎13-14叶的品种。
b) 种子质量。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7%,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4%。
DB232303/T 002—2001

2.3.2 晒种。浸种前选晴天晒种1-2d,每天翻动3-4次。
2.3.3 筛选。筛出草籽和杂质,提高种子净度。
2.3.4 选种。用比重为1.08-1.1的黄泥水或盐水选种(可用鲜鸡蛋测定密度,鸡蛋在溶液中露出二分硬币大小即可),捞出秕谷,再用清水冲选种子。
2.3.5 浸种消毒。把选好的种子用46%的“901”100g,或10%的浸种灵10ml对水50kg浸种40kg。种子用丝网袋装,每天串动一次,水温15-16℃,浸种消毒5-7d。
2.3.6 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在温度28-30℃条件下露白。当种子有80%左右露白时,进行晾芽6h以上,方可播种。
2.4 播种
2.4.1 播期。当日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应在4月5-15日播种。
2.4.2 播量。每平方米播种芽种200-275g,落种均匀一致。
2.4.3 预防地下害虫,播种前用5%甲拌磷颗粒剂,每20m2用100-200g与床上均匀混拌或撒施在床面上,然后播种。
2.4.4 压籽。播种后拍压种子,使种子三面入土。
2.4.5 覆土。用过筛无草籽的疏松沃土盖严种子,覆盖厚度0.5-1cm。
2.4.6 封闭灭草。在播种履土后撒毒土,用丁扑合剂250g加2kg潮温细土混拌均匀撒施在20m2苗床上。
2.4.7 平铺地膜。播种后在床面平铺地膜,出苗80%后立即撤掉。
2.4.8 搭架盖膜。3月中旬将育苗地积雪铲出;埋杆搭棚扣膜,预热化土增温。
2.5 秧田管理
2.5.1 温度管理
a) 播种至出苗期,密封保温。
b) 出苗至1叶1心期,注意开始通风炼苗。棚内温度不超过28℃。
c) 秧苗1.5-2.5叶期逐步增加通风量,棚温控制到25℃,严防高温烧苗和秧苗徒长。
d) 秧苗2.5-3.0叶期,做到昼揭夜盖,棚温控制到20℃。
e) 移栽前全揭膜,锻炼3d以上,遇到低温时,要增加履盖物,及时保温。
2.5.2 水分管理
a) 秧苗2叶期前原则上不浇水,保持土壤温润,当早晨叶尖无水珠时要及时补水,床面积水要晾床。
d) 秧苗2叶期后,床土干旱要早、晚浇水,1次浇足浇透。
c)揭膜后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但不能灌水上床。
2.5.3 苗床灭草。没有封闭灭草的苗床,稗草1.5叶期,每平方米用20%敌稗乳油1.5ml,对水30倍,待露水消失后喷洒灭草。打药后床温正常管理。
2.5.4 预防立枯病。秧苗1.5叶期,每平方米用10%立枯灵或3.2%克枯星15g,或3%病枯净15g,对水2.5-3.0kg喷洒。如果苗床土壤pH值回升,超过2.2.6条的标准,可浇
DB232303/T 002—2001

95%硫酸1000倍液的水溶液进行调整酸,达到要求的标准。
2.5.5 苗床追肥。秧苗2.5叶龄期发现脱肥,每平方米苗床用硫酸铵10g,硫酸锌0.25g,稀释100倍液叶面喷肥。喷后及时用清水洗叶面。秧田可采用苗床施磷,起秧前6小时每平方米撒施磷酸二铵150g,追肥后喷清水洗苗。
2.5.6 预防潜叶蝇。在起秧前每平方米用40%氧化乐果800倍药液,每平方米喷250ml。
2.5.7 起秧。提倡用平板锹铲起秧,秧苗带土厚度2cm.
3 插秧技术
3.1 本田整地
3.1.1 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保证畅通。
3.1.2 修建方条田。池子面积以700-1000m2为宜。减少池埂占地。
3.1.3 耕翻地。土壤适宜含水量为25%-30%,耕深15-18cm,有条件可采用耕翻、旋耕、深松及耙耕相结合的方法。
3.1.4 泡田。5月上旬放水泡田,用好“桃花水”,节约用水;井灌稻区要灌、停结合,盐碱土稻区要大水泡田洗碱。
3.1.5 整地。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旋耕田只进行水整地。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堑沟,结合泡田打好池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3-5d进行,整平耙细,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肥水不排出。
3.2 插秧
3.2.1 插秧时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13℃时开始插秧,5月末结束。
3.2.2 插秧规格。在中等肥力土壤上,行穴距为30cm×13.3cm(9寸×4寸);在高肥力土壤上,行穴距为30cm×16.5cm(9寸×5寸),每穴2-3棵基本苗。井灌、盐碱土要适当缩小行、穴距,增加基本苗数。
3.2.3 插秧质量。拉线插秧,做行直、穴匀、棵准,花达水不飘苗,插秧深度不超过2cm。插后查田补苗。
4 本田管理
4.1 施肥
4.1.1 施肥量。每公顷施农肥30-45t,3-4年轮施1次。施化肥总量:纯氮100-120kg,五氧化二磷60-70kg,氧化钾30-45kg(氮、磷、钾比例为:1:0.5:0.3);土壤肥力高的以下限为准,土壤肥力低的采用上限。
4.1.2 底肥。有机肥于翻前施入。化肥用氮肥总量的50%-65%,钾肥的50%-80%,磷肥的100%做底肥。翻后耙前施入,全层施肥。
4.1.3 蘖肥。返青后立即追蘖肥,施肥量为氮肥总量的15%-20%。6月中旬、下旬对发现秧苗脱肥地块,可再追施调节肥。
4.1.4 穗肥。倒2叶展开时,追施氮肥总量的15%-25%剩余的钾肥,最晚不能超过7月20 DB232303/T 002—2001

日追完。水稻长势过旺或遇到低温、多雨寡照和发生病害时,只施钾肥不施氮肥。
4.1.5 粒肥。齐穗期追施氮肥总量的5%。贪青晚熟地块不追氮肥。
4.2 灌水与晒田
4.2.1 护苗水。插秧后灌苗高1/2/3的水,深水扶苗护苗返青。
4.2.2 分蘖水。有效分蘖期灌3cm浅稳水,增温促蘖。盐碱土区每隔7-10d换1次水。
4.2.3 晒田。有效分蘖终期前3-5d排水晒田。晒田达到池面有裂缝,地面见白根,叶挺色淡,晒5-7d,晒后恢复正常水层。盐碱土区和长势差的地块不宜晒田。
4.2.4 护胎水。孕穗至抽穗前,灌4-6cm活水。井灌稻区应实行间歇灌溉,遇到低温灌17-20cm深水护胎。
4.2.5 扬花灌浆水。抽穗扬花期,灌5-7cm活水,灌浆到蜡熟间歇灌水干干湿湿,以湿为主。
4.2.6 黄熟初期开始排水,洼地可适当提早排水,漏水地可适当晚排。
4.2.7 井水种稻。灌水技术实行昼停,早晚灌,昼远灌,夜近灌,利于提高水温。
4.3 化学药剂除草
4.3.1 本田灭草。水稻插秧后5-7d,用60%丁草胺乳油每公顷1500ml(或每公顷用30%阿罗津乳油600-900ml),加10%农得时可湿性粉剂300g,或加10%草克星可湿性粉剂225g,毒土法施用。
4.3.2 除灭三棱草。在三棱草3-5叶(6月20日-25日)选晴天,每公顷用48%苯达松水剂1125-1500ml,加56%二甲四氯水溶液560g,对水喷雾。喷雾时,排干水,施药后2天灌水。
4.3.3 除灭高龄稗草。当稗草超过4叶期时,每公顷50%快杀稗可湿性粉剂0.6-0.68kg,或用25%二氯喹啉酸可湿性粉剂1.2-1.35kg,采用喷雾法使用。施药前将水撤至5cm,经1d后灌正常水。
4.4 防治病虫
4.4.1 防治潜叶蝇。在幼虫发生始期,每公顷用40%氧化乐果乳油150ml,对水300kg喷雾。施药前将水撤至5cm,经过1d后灌正常水。
4.4.2 防治负泥虫。当成虫交尾率达80%时,每公顷用2.5%敌杀死乳油225-300ml,对水225-300kg喷雾;或用2.5%敌百虫粉30kg喷粉。
4.4.3 防治稻瘟病
a) 叶稻瘟。加强稻瘟病的预报工作,控制发病中心。田间发病达到防治指标时,每公顷用40%稻瘟灵(富士1号)1.5kg,对水200kg,喷雾防治。
b) 穗颈瘟。发生叶稻瘟的地块,在水稻抽穗始期,每公顷用20%三环唑(比艳)1.5kg,对水450kg喷雾防治。
5 收获
5.1 收获时期
DB232303/T 002—2001

完熟期(枯熟期)收获。
5.2 收获质量
割茬不高于2cm,稻捆直径25-30cm。立码晾晒,基本晾干后再在池埂上堆小码,封好码尖,防止漏雨、雪。收获损失率不大于2%。
6 脱谷及清选
脱谷机转速550-600r/min,脱谷损失率不大于3%,糙米率不大于0.1%,破碎率不大于0.5%,清洁率大于97%。

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1.本栏目为纯公益性栏目,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您的信息请速与本站联系, 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农资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为资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371-6356313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