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首页 >> 科技频道 >> 植保技术 >> 正文
 

水稻赤枯病如何加强防治

(发布日期:2016-5-31 11:42:07)
浏览人数:
水稻赤枯病是一种常见的水稻生理性病害,在水稻分蘖期容易发生。此病一旦发生,会造成稻苗出叶慢、分蘖迟缓或不分蘖、株型簇立、根系发育不良等,引起僵苗不发,严重阻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

  一、发病症状

  水稻赤枯病的发生内因是稻株体内钾含量不足,营养比例失调,秧苗素质差。发病植株外部的典型症状是: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赤褐色铁锈状斑点,严重时聚合成斑块或条状;斑点最先从下部老叶尖端产生,然后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最后全叶枯死;由下部老叶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者全株只有少数新叶保持绿色,远望似火烧状。

  二、发生类型

  1.土壤缺钾型。因土壤本身有效钾含量低,不能满足水稻生长对钾的需要而发病。此类型多发生在浅薄沙土田、漏水田和红、黄壤水田。这类田常在水稻栽后十几天开始发病,初期稻株叶色略呈深绿,叶片狭长而软,基部叶片自叶尖沿叶缘两侧向下逐渐变黄色或黄褐色,然后出现典型症状透明,根毛少且易脱落。

  2.植株中毒型。因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还原性化学物质如二价铁、硫化氢等毒害稻根,降低其活力而发病。此类型多发生在深泥田、长期灌深水、通气不良和施用过量未腐熟有机肥的田块。这类田稻苗栽后难返青,或返青后稻苗直立,几乎无分蘖,叶尖先向下褪绿,叶片中脉周边黄化,并长出红褐色黑斑,甚至腐烂,有类似臭鸡蛋的气味。

  3.低温诱发型。因长期低温阴雨影响水稻根系发育,导致吸肥能力下降而发病。此类型多发生在水稻生长前期多阴雨天气或梅雨季节,大面积同时发病,但程度有轻有重。由于在低温条件下,植株上部嫩叶变成淡黄色,叶片上也出现很多褐色针尖状小点,尤似叶尖为多,下部老叶起初呈黄绿色或淡褐色,随后出现典型症状。稻根软绵、弹性较差、白根少而细。此外,秧苗栽插过深、偏施氮肥、稻田长期积水等,都会加重水稻赤枯病的发生。

  三、防治方法

  防治水稻赤枯病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以预防为主,并根据不同发生类型进行针对性防治。

  1.精耕细作,提高土壤熟化程度:前茬收获后及时耕翻晒垡。土质差的要调换客土,种好绿肥增施厩肥、土杂肥,促使土壤形成圆粒结构,发挥土壤潜在肥力。

  2.合理施肥,提高基肥质量:多施腐熟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绿肥,秸秆还田的田块,最迟在插秧前10天翻灌,且每亩撒施生石灰50公斤,以加速绿肥及秸秆腐烂分解;也可先将绿肥或秸秆进行沤制后再还田。

  3.加强田间管理,改进栽培措施:采用培育壮秧、抛秧、浅水勤灌等栽培措施,提高田间排灌系统标准,减少水、肥渗漏,适时搁田和追肥。

  4.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稻株抗病能力:对缺钾土壤,应补施钾肥,适当追施速效氮肥;施用有机质过多的发酵田块,应立即排水晒田;低温阴雨期间,及时排掉温度较低的雨水,换灌温度较高的河水。对已发生赤枯病的田块,应立即搁田,在追施氮肥的同时,结合配施钾肥,随后耘田,促进稻根发育,提高吸肥能力。也可喷施1%浓度的氯化钾液或0.2%的磷酸二氢钾液。

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

1.本栏目为纯公益性栏目,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您的信息请速与本站联系, 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农资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为资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371-63563137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栏目导航 | 在线投稿 | 免责声明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 B2B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