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首页 >> 信息中心 >> 化肥行业标准 >> 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发布日期:2006-11-21 15:53:47)
  浏览人数:16506
    本标准规定了AA级绿色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组成及使用准则。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AA级绿色食品和A级绿色食品的农家肥料及商品有机肥料、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半有机肥料(有机复合肥料)、无机(矿质)肥料和叶面肥料等商品肥料。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8172-1987城镇垃圾农用控制标准

NY227-1994微生物肥料

GB/T17419-1998含氨基酸叶面肥料

GB/T17420-1998含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NY/T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标准

3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绿色食品

系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AA级绿色食品

系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它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A级绿色食品

系指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及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4农家肥料

系指就地取材、就地使用的各种有机肥料。它由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积制而成的。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饼肥等。

3.4.1堆肥

以各类秸杆、落叶、山青、湖草为主要原料并与人畜粪便和少量泥土混合堆制经好气微生物分解而成的一类有机肥料。

3.4.2沤肥

所用物料与堆肥基本相同,只是在淹水条件下,经微生物嫌气发酵而成一类有机把料。

3.4.3厩肥

以猪、牛、马、羊、鸡、鸭等畜禽的粪尿为主与秸杆等垫料堆积并经微生物作用而成的一类有机肌料。

3.4.4沼气肥

在密封的沼气池中,有机物在嫌气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制取沼气后的副产物。主要有沼气水肥和沼气渣肥两部分组成。

3.4.5绿肥

以新鲜植物体就地翻压、异地施用或经沤、堆后而成的肥料。主要分为豆科绿肥和非豆科绿肥两大类。

3.4.6作物秸杆肥

以麦秸、稻草、玉米秸、豆秸、油菜秸等直接还田的肥料。

3.4.7泥肥

以未经污染的河泥、塘泥、沟泥、港泥、湖泥等经嫌气微生物分解而成的肥料。

3.4.8饼肥

以各种含油分较多的种子经压榨去油后的残渣制成的肥料,如菜籽饼、棉籽饼、豆饼、芝麻饼、花生饼、蓖麻饼等。

3.5商品肥料

按国家法规规定,受国家肥料部门管理,以商品形式出售的肥料。包括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微生物肥、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叶面肥、掺合肥等。

3.5.1商品有机肥料

以大量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及其它生物废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商品肥料。

3.5.2腐殖酸类肥料

以含有腐殖酸类物质的泥炭(草炭)、褐煤、风化煤等经过加工制成含有植物营养成分的肥料。包括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无机复合肥、叶面肥等。

3.5.3微生物肥料

以特定微生物菌种培养生产的含活的微生物制剂。根据微生物肥料对改善植物营养元素的不同,可分成五类: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

3.5.4有机复合肥

经无害化处理后的畜禽粪便及其它生物废物加入适量的微量营养元素制成的肥料。

3.5.5无机(矿质)肥料

矿物经物理或化学工业方式制成,养分呈无机盐形式的肥料。包括矿物钾肥和硫酸钾、矿物磷肥(磷矿粉)、煅烧磷酸盐(钙镁磷肥、脱氟磷肥)、石灰、石膏、硫磺等。

3.5.6叶面肥料

喷施于植物叶片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叶面肥料中不得含有化学合成的生长调节剂。包括含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和含植物生长辅助物质的叶面肥料等。

3.5.7有机无机肥(半有机肥)

有机肥料与无机肥料通过机械混合或化学反应而成的肥料。

3.5.8掺合肥

在有机肥、微生物肥、无机(矿质)肥、腐殖酸肥中按一定比例掺入化肥(硝态氮肥除外),并通过机械混合而成的肥料。

3.6其它肥料

系指不含有毒物质的食品、纺织工业的有机副产品,以及骨粉、骨胶废渣、氨基酸残渣、家禽家畜加工废料、糖厂废料等有机物料制成的肥料。

3.7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系指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

3.8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系指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

4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4.1AA级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4.1.13.4所述的农家肥料。
4.1.2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肥料类产品。

4.1.3在4.1.1和4.1.2不能满足AA级绿色食品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3.5.1-3.5.7所述的商品肥料。

4.2A级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4.2.14.1所述肥料种类

4.2.2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肥料产品

4.2.3在4.2.1和4.2.2不能满足A级绿色食品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允许使用3.5.8所述的掺合肥(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

5使用规则

肥料使用必须满足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要,使足够数量的有机物质返回土壤,以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生物活性。所有有机或无机(矿质)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应对环境和作物(营养、味道、品质和植物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方可使用。

5.1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原则

5.1.1必须选用4.1的肥料种类,禁止使用任何化学合成肥料。

5.1.2禁止使用城市垃圾和污泥、医院的粪便垃圾和含有害物质(如毒气、病原微生物,重金属等)的工业垃圾。

5.1.3各地可因地制宜采用秸杆还田、过腹还田、直接翻压还田、覆盖还田等形式。

5.1.4利用覆盖、翻压、堆沤等方式合理利用绿肥。绿肥应在盛花期翻压,翻埋深度为15cm左右,盖土要严,翻后耙匀。压青后15-20天才能进行播种或移苗。

5.1.5腐熟的沼气液、残渣及人畜粪尿可用作追肥。严禁施用未腐熟的人粪尿。

5.1.6饼肥优先用于水果、蔬菜等,禁止施用未腐熟的饼肥。

5.1.7叶面肥料质量应符合GB/T17419,或GB/T17420,或附录B中B3的技术要求。按使用说明稀释,在作物生长期内,喷施二次或三次。

5.1.8微生物肥料可用于拌种,也可作基肥和追肥使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微生物肥料中有效活菌的数量应符合NY227中4.1及4.2技术指标。

5.2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原则

5.2.1必须选用4.2的肥料种类。如4.2的肥料种类不够满足生产需要,允许按5.2.2和5.2.3的要求使用化学肥料(氮、磷、钾)。但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5.2.2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例如,施优质厩肥1000kg加尿素10kg(厩肥作基肥、尿素可作基肥和追肥用)。对叶菜类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5.2.3化肥也可与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配合施用。厩肥1000kg,加尿素5-10kg或磷酸二铵20kg,复合微生物肥料60kg(厩肥作基肥,尿素,磷酸二铵和微生物肥料作基肥和追肥用)。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5.2.4城市生活垃圾一定要经过无害化处理,质量达到GB8172中1.1的技术要求才能使用。每年每亩农田限制用量,粘性土壤不超过3000kg,砂性土壤不超过2000kg.

5.2.5秸秆还田:同5.1.3条款,还允许用少量氮素化肥调节碳氮化。

5.2.6其他使用原则,与生产AA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原则5.1.4-5.1.8相同。

6其他规定

6.1生产绿色食品的农家肥料无论采用何种原料(包括人畜禽粪尿、秸秆、杂草、泥炭等)制作堆肥,必须高温发酵,以杀灭各种寄生虫卵的病原菌、杂草种子,使之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符合附录A要求)。

农家肥料,原则上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外来农家肥料应确认符合要求后才能使用。商品肥料及新型肥料必须通过国家有关部门的登记认证及生产许可,质量指标应达到附录B的要求。

6.2因施肥造成土壤污染、水源污染,或影响农作物生长、农产品达不到卫生标准时,要停止施用该肥料,并向专门管理机构报告。用其生产的食品也不能继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相关信息
·肥料质量监督抽查抽样规范开始实施 2023-3-7
·硝酸磷肥国家标准 2010-3-22
·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2008-2-26
·硝酸磷肥国家标准 2007-5-25
·尿素国家标准 2007-5-25
·固氮菌肥料行业标准 2007-5-23
·微生物肥料行业标准(NY 227-94) 2007-5-23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国家标准 2007-5-23

版权声明

1.本栏目为纯公益性栏目,无任何商业目的。因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若单位或个人不同意刊载您的信息请速与本站联系, 我们将尽快按您的要求修改或删除。

2.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农资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版权为资料提供者和原作者所有。

3.本站不保证为向用户提供便利而设置的外部链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371-63563137

2004-2009©版权所有:农资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农资网保留一切权利
客户中心:0371-63563512 13903839098 技术支持:0371-63563137